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天龙集团12年运用适宜技术改造荒山现成效

时间:2013-09-29     【转载】   来自:新浪   阅读

  

天龙集团12年运用适宜技术改造荒山现成效

   通过12年的努力,原本荒芜一片的大青山南麓山脉绿化面积现已超过70%

  

 

  

大青山生态修复项目实地探访

大青山生态修复项目实地探访

 

  作为拱卫华北平原重要的“生态长城”中的核心地段,内蒙古包头市北部的大青山南麓经过天龙生态12年的生态修复建设,已实现生态修复6万亩,绿化面积超过70%,重现往日的青山绿水生态和谐。9月28日,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巡视员丁付林、环保部生态司综合处处长陈和东、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巡视员李树平、包头市副市长安润生、包头市林业局局长王秀莲、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中国绿色时报副总编张连友、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秘书长钱能志、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建国、国土绿化杂志社主编胡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会博士生导师陈利顶等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以及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十数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一同对大青山生态修复项目进行了实地探访。

  

“绿色之梦天龙之梦”——天龙生态行业研讨会

“绿色之梦天龙之梦”——天龙生态行业研讨会

 

  在随后举办的“绿色之梦天龙之梦”——天龙生态行业研讨会上,内蒙古天龙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贵明、总工程师张英杰向与会的专家学者深入介绍了天龙生态对大青山修复的实践,与会嘉宾针对这一项目就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政府和企业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天龙生态作为该项目的实施者,连续12年投身大青山生态修复,被与会专家亲切地称为“生态愚公”。

  科技创新助“愚公绿山”

  大青山南麓山脉连接河套与华北平原,是建设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该段山脉近几十年来破坏严重,生态功能极其脆弱。多年来的生态持续恶化,导致这段名为大青山的山脉俨然成了一座寸草不生的“荒岭”。自2001年起,天龙生态在当地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这片干旱荒山的生态治理。“不论是从地质情况、环境状况,还是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来看,恢复大青山的生态环境都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巡视员李树平这样介绍当时的情况。

  面对石山种树的生态治理难题,天龙生态在治山造林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通过不断科研实践逐渐取得突破。崔贵明介绍,天龙生态已经总结出由“超旱生林木”、“循环节水技术”和“天龙八步种植法”组成的生态修复体系,经过这一整套修复体系种植的超旱生林木成活率高达95%,比普通的林木和植树方法高3倍。与此同时,维护成本仅为传统绿化的10%,每亩林地每年至少节约10吨用水量。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