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记湖北省云梦县社会福利院院长汪海波

时间:2017-07-06     作者:楚登峰 栾 西【转载】   来自:中国社会报

    他多次被评为县、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称号,2017年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他就是湖北省云梦县社会福利院院长汪海波。

    把爱心、孝心送到老人心坎里

    刚接手福利院时,汪海波经常思考“怎样才能把爱心、孝心送到老人心坎里”这一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将满足老人的需求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突破口。
    汪海波和院里的每位老人促膝谈心,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需求,帮老人实现愿望。
    针对有文化老人逐渐增多的情况,汪海波在福利院建起图书室,购买适合老人阅读的书籍、订阅老人喜欢阅读的报刊。孤老婆婆王志贤总是郁郁寡欢,汪海波特意抽出时间陪她聊天,帮老人解开心结,融入福利院生活;退休工人李师傅是北方人,不习惯本地饮食,汪海波特意叮嘱食堂师傅为他“开小灶”。

    用细心、耐心让老人感受温暖

    从老人的需求出发,汪海波用细心、耐心、专心、责任心、关心,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提升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汪海波参加香港大学在武汉举办的养老护理高级技能培训班,学习看护老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细则。回来后,他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工作中,着重抓员工素质教育。
    汪海波亲自示范,反复讲解,传授老人营养搭配知识,怎样看护残病老人,如何进行简单抢救护理,如何打开老人心扉等。他将日常工作细化,引入考核评分机制,将工作业绩和奖惩挂钩,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化,现有福利院设施难以适应社会养老的需要,2011年,汪海波争取政府支持,投资1000余万元,兴建了拥有1000张床位的云梦县社会福利中心,在实现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养老需求。

    用真心换真情 让老人不再孤单

    虽是院长,但汪海波每天都要到老人房间转一转,和老人待一会儿,叮嘱他们防火、防跌倒、防触电,陪他们晒太阳、下棋。
    瘫痪老人杨淑清,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属特护病人,房间里总有一股异味。汪海波不仅叮嘱服务人员做好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还每天都去看望老人,帮她翻身,扶她坐一会儿,直到老人去世。
    老人胡国强中风后半身不遂,汪海波每天按时推他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定期送他到医院检查身体、看病拿药。胡老汉常拉着汪海波的手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你比我亲生儿子还贴心。”
    84岁的孤寡老人石婆婆患上了心脏病,总觉得时日不多,偷偷抹眼泪。汪海波就主动找老人谈心、拉家常,逐渐打消了老人的顾虑。
    “老小孩,老小孩,老人有时候就和小孩一样,要哄。”遇到老人之间闹矛盾,汪海波总是两边哄、两边劝,用笑话、笑容化解矛盾。
    真心换真情。老人们在春节时写了一副对联:“有党委领导虽孤不算孤,得政府关怀无儿胜有儿”,横批“晚年幸福”。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