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让乡村富有“四性”发展特色

时间:2020-03-27     作者:咸丰县小村乡纪委书记 莫文艺【转载】

小村乡位于咸丰县西北部,距咸丰县城60公里,面积22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3万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以上,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革命老区。近年来,小村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县委工作要求,突出“四性”推动乡村振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明显提升。

做特产业,让乡村富有“个性”。小村乡围绕生态文化旅游、茶叶、“小村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四大产业,确立了“1+3”产业长短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全乡建成标准化茶园4.3万亩、红衣米花生1.2万亩、鸡腿白术1万亩。围绕“唐崖”公共品牌,充分发挥硒源山茶业、仁仁硒茶业、人头山茶业、瀑泉茶业等规模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以茶叶为主的硒食品加工业,先后被评为“湖北乌龙茶之乡”“恩施州十大茶叶乡镇”。通过融合发展促提升,2018年,小村乡被列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行动项目单位”。全乡发展茶叶加工企业3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家庭农场80余家。硒源山茶业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产品金奖,硒源山茶业“仙山灵草”红茶、人头山茶业“银针绿茶”获得“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小村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被批准为“国家地埋标志产品”,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扮靓山水,让乡村富有“灵性”。小村乡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是郁郁葱葱、绵亘千里的“鄂西林海”腹地,森林覆盖率达84%,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湖北省森林城镇”。乡内旅游资源富集,喂龙林场浩翰苍茫,“人头山”惟妙惟肖,南河流域如诗如梦,盐茶古道逶迤浪漫,小村村、大村村、土地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小村乡地处“世界硒都”的核心区,硒资源十分丰富,所有农副产品均含被誉为“生命火种”的硒元素。小村乡全面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重拳治山、治水、治气、治土,大力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做到山不乱挖、树不乱砍、房不乱建、废不乱弃。全面推行“河长制”“山长制”管理,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等工程,保护天然林20万亩。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质量服务,按照“田园小村·吊桥之乡”的规划定位,乡村振兴及一主两副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完成。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传承文化,让乡村富有“特性”。小村乡是鄂川边根据地中心活动区,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是湖北省最早核定的全省重点革命老区,现存有大村会议旧址、74烈士陵园、韦氏七雄故居、红军洞等红色遗迹。小村乡坚持古今结合、内外兼修,以文惠民、以文化人。整合各方资源,现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2个、院落文化广场32个,每一个广场既是文化活动阵地,又是农民夜校;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图书室,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实现全覆盖。把“送”文化与“种”文化深度融合,引导村民组建文艺宣传队21个。修缮维护大村会议旧址、烈士陵园、红军洞、韦氏七雄故居等革命遗址,深度挖掘宣传红色文化,把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红色文化中,厚植红色基因,培育文明乡风。

夯实基础,让乡村富有“磁性”。小村乡是鄂渝湘黔边区“要塞之地”,即将动建的“利咸高速”“351国道”贯穿全境。近年来,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全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投入资金近1.5亿元,建成5条出口路,村村实现硬化路,建成通组硬化路300公里,基本形成了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按照“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的原则,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点24个,为268户贫困户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难题。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1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余个,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投入资金3000万元改造农村电网,农村用电得到全面保障。全乡光纤通村入户、4G网络实现全覆盖。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