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湖北茶叶品牌建设时间:2020-03-27 湖北是传统茶叶大省,茶叶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和综合产值,都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茶叶品牌建设力度,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茶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汉口中俄“万里茶道”起点,及赤壁羊楼洞、五峰渔洋关“万里茶道”源头等重要历史茶文化资源,立足茶产业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宣传推介湖北茶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有22个茶类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85个茶类商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还有1个“中华老字号”茶品牌、17个“湖北省老字号”茶品牌,2项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但是,我省茶叶品牌除了传统品牌,如宜红茶、恩施玉露绿茶、“川”字牌青砖茶和少部分企业品牌、区域公共品牌有一点影响外,其余大多数茶类品牌市场知名度低,亟需知名品牌企业发力带动。 茶叶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不响。湖北茶叶品牌众多,但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定销售规模的茶品牌达300个以上,但大都各自为阵、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全国叫响、被消费者认可的大品牌,还处于“省内知名、省外无名”的尴尬境地。甚至,很多茶叶“贱卖”给外省著名茶企作为原材料,与我省所具有的茶文化和资源优势地位极不匹配。目前,还没有一个茶类品牌进入“全国十大茶叶品牌”之列。 二、投入不足。与相关产茶省份比较,我省茶叶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存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江西省出台《推进全省茶叶品牌整合的实施意见》,专门成立整合茶叶品牌工作协调小组,整合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打造“四绿一红”茶品牌(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浮梁茶和宁红茶),并在央视进行统一宣传。从2014年起,贵州省就设立5亿多元专项资金,打造省级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又出台《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茶产业行动方案》,全省统一打造都匀毛尖、绿宝石、湄潭翠芽、遵义红“三绿一红”,并建立100亿元茶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入茶叶生产、加工、品牌打造和市场渠道建设等产业环节。包括湖南省、四川省等省份,每年均投入2至5亿元专项资金,全力建设茶叶品牌。 三、实力不强。全省茶类品牌整体实力明显不强,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品牌影响力不强,缺乏持续的生产推进及市场驱动。一是品牌建设工作力度明显不够,存在品牌低质化和同质化现象,削弱了整体品牌竞争实力,加上近几年时有发生的商标权属纠纷、品牌地方保护倾向、品牌争议、产地区域模糊、品牌商标投诉等事件,都对湖北茶叶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区域公共品牌资源优势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有些地方过分强调公共品牌主导而忽略地方品牌集群建设,导致部分公共品牌商标形同虚设,难以体现和发挥市场价值作用。三是普遍存在“重内轻外”现象,缺乏让品牌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意识。四是品牌标准保护意识不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四、宣传不够。与外省相比,面对全国市场,我省茶品牌宣传明显不够。鲜有鄂茶品牌登陆国内知名媒体开展品牌推介,茶叶品牌市场开发缺乏专业机构运营策划,品牌市场营销团队实力薄弱。省外市场开发不力,在北京、上海及其他省份茶叶专业市场,湖北茶品牌难觅踪迹。所以,亟待品牌驱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传统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企业品牌引领鄂茶品牌体系,不断提升鄂茶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茶叶品牌建设的建议 一、制定茶产业发展目标。制定全省茶产业发展具体规划和任务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公用品牌引领、市场主导,还要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坚持巩固提升绿茶和红茶优势、培育挖掘青砖茶潜力、稳妥发展特色茶、积极开发高端抹茶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到2023年,努力实现湖北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出口额突破3亿美元。 二、出台支持茶产业发展政策。一是省政府尽快出台加快湖北千亿茶产业发展红头文件,成立湖北省茶叶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年度预算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公用品牌广告宣传和品牌专卖店补贴、举办重大茶事活动;建立茶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生态茶园建设、加工厂升级和人才培育等;鼓励保险机构做好茶产业灾害保险服务。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落实土地审批、土地流转、加工电气、税收减免、出口补贴、农机补贴等方面优惠政策。四是培育茶叶龙头企业,政府强推进、出实招、下大力,大力扶持省茶业集团、采花茶叶公司、萧氏等一批大型茶企业,通过市场办法整合小型茶企,形成更大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重点发展“一红一黑一绿”(以宜红为代表的红茶,以赤壁赵李桥“川”字牌为代表的青砖茶,以采花毛尖、萧氏、恩施玉露为代表的绿茶),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以龙头企业带动,把湖北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在全国市场唱响湖北茶叶品牌,从而实现茶叶大省向茶业强省的跨越。 三、全方位加强品牌宣传。一是组织茶企抱团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茶事活动。二是瞄准目标市场,开展品牌推介活动,主动出击北京、上海、深圳、呼和浩特等重点茶叶消费城市。三是开展品牌造势活动,通过全方位广告宣传,树立鄂茶品牌新形象,提高市场美誉度,实现湖北茶品牌“名扬全国、香飘世界”目标。 四、夯实品牌建设的产业基础。以茶园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淘汰、改造和新建并重,夯实品牌建设的产业基础。一是推进茶叶优势区建设,加强低效茶园改造,加大生态茶园建设。二是加大生物有机肥应用,实现全域绿色生产。三是推进加工全面升级,按照清洁化、标准化、连续化、多元化、差异化的要求,重点推进初制加工厂清洁化改造,兴建一批茶叶精制厂和深加工厂,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源头管控,推广茶叶可追溯安全质量体系。 五、加快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打造“茶叶+”系列产业,在重点产茶区开展茶旅融合项目建设,打造一批茶叶主题公园、特色小镇,融入精准扶贫及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二是大力弘扬湖北茶文化,讲好湖北茶文化故事,推动“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弘扬传承青砖茶、恩施玉露、宜红茶传统技艺;丰富鄂茶文化表现形式,实现世界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 六、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一是紧盯当前湖北茶品牌建设的瓶颈问题和技术需求,加速培养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加速推动源头性、引领性、竞争性的重点创新成果产出,为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建立农科教、产学研联动机制,培养造就知名行业领军人才;鼓励省内有关高校与茶叶主产市州县区、重点茶企联合办学;加强培养能够掌握茶树栽培、植保、土肥、加工、审评、营销、茶艺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鼓励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立研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培养业务骨干、实用型人才和专业营销队伍,为湖北品牌茶叶畅销海内外提供人才保障。 上一篇做大做强湖北康养经济下一篇黄冈律界精英戴北平返乡创业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