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甘金华:扶贫济困,钱要用到刀刃上

时间:2015-12-28     【转载】   来自:湖北日报   阅读

1.jpeg


  “放眼湖北,比你有钱的人多,但大张旗鼓做慈善的寥寥无几。有没有人说你爱出风头?”“有。风言风语还不少。”

  “那为何还要坚持?”“想过放弃。可一接到求助电话,心里一热,我又开始了。”

  “扶危济困29年,有何心得?“有。核心经验:精准。爱心款挣得不易,每一分都要花得值,用在刀刃上。”

  12月18日,记者与人称“甘叔”的全国劳动模范、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甘金华进行了上述对话。

  一看二问三核实,务求雪中送炭

  2005年春节前夕,甘金华带着13200元现金,走进武昌区信访接待室。连续3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为中华路街11户困难户送上资助金,每户1200元。

  甘金华刚进门,就听到了吴天祥和一名中年男子的谈话:“我去你家走访了,家里条件改善了很多。你还来要这个钱,很不对,会伤害做好事的人的心。”

  看着面红耳赤、鞠躬道歉的中年男子,甘金华明白了原委。此后他做慈善多了个心眼,“一看二问还不够,必须电话、走访核实。”他说。

  为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连续14年,甘金华每年来回开车10多小时,到长阳资助考上大学的学生,总共将200万元现金一一送到学子手上;为给松滋市的学校建操场,他亲自买材料、请工人、盯项目,操场完工他才返汉;公司办公室,他配备3个岗位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助信,因信件多,核实工作量太重,工作人员干3个月就得换岗。

  因人施策,对症下药拔穷根

  锁定帮扶对象后,如何开“处方”?

  行善之初,甘金华曾遇到一件尴尬事。2004年夏,他打听到省内偏远山区一所小学很穷。“要是给学校教室装上空调,孩子们肯定高兴。”没想到空调买回来了,学校却不欢迎:一是山区并不太热,二是学校交不起电费,三是孩子们更想要新课桌椅。

  甘金华开始站在受助者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想要的帮扶是什么?“贫困,是因病,因残,因学还是因灾?帮扶,是给资金,还是给项目,或是精神安慰?”甘金华说,此后,他将求助情况一一分类,因情施策,精准帮扶。

  2006年,孝昌县一中学生汪欢因贫辍学到河南小煤矿打工。甘金华将其找到,送回学校,并资助其大学全部学费。今年,汪欢辞去德国年薪90万元的工作,回上海报效祖国,传递爱心。

  今年,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120多个剩余劳力,在村里无所事事。村委会求助,甘金华将他们集中培训,全部招到建筑工地,每人每月到手工资不少于6000元。

  “圈”中好友加减法,让帮扶行动更真诚

  “我散尽家财,也只能帮助很少一部分人,只有唤醒全社会的慈善热情,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在甘金华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加入“慈善圈”。陶火生、刘鑫峰、王涛、陈敬明、方如明、乐红文、白汉洲、涂华安等“铁杆粉丝”纷纷出钱出力,给贫困户治病、助学、订报送衣等。2007年,受甘金华资助的学子自发成立“寻恩团”,传递爱心,力所能及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8月,武汉新洲区汪集镇举办“慈善一日捐”,甘金华带头捐出30万元,“圈”中人纷纷相助,半小时捐款175万元。

  甘金华说,随着“慈善圈”影响力越来越大,想要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甘金华坚持一个原则:不在乎钱多钱少,关键要真诚,不能沽名钓誉。因此,这些年他不断给“慈善圈”做加减法,让做慈善的人团结起来,真诚帮扶。

  “今年,我儿子甘泉开始创业便立下志愿:投入2000万元,支持慈善圈事业。我很感动,也很欣慰。”52岁的甘金华说。(湖北日报)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