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恩施白杨坪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山村旧貌换新颜时间:2019-05-10 “茶叶产业很兴旺,别墅小院绕村庄,基层治理很有效,群众生活达小康……”一场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灯戏演出在恩施市白杨坪镇徐徐展开。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立足本土风情,把旅游的理念贯穿其中,将农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美丽的乡村让城市人更向往。 农旅融合 葡萄供不应求 “每天200多人来基地采摘葡萄,200多亩的葡萄不够卖。”最近,恩施州裕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财很“苦恼”。葡萄供不应求,让刘天财看到了种植葡萄带来的经济效益。 站在鲁竹坝村的葡萄基地上,刘天财望着300多亩明年就能结果的葡萄,对前景充满信心。 心系家乡,返乡创业。2015年,刘天财返乡创建恩施州裕登农业有限公司和恩施市英财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司以白杨坪镇鲁竹坝村白果园组为核心,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倾力打造集葡萄种植、加工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在刘天财的带领下,村民开山辟路、修园建房、引水修池……如今的鲁竹坝村葡萄成片、绿树成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裕,昔日沉寂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换新颜。 茶产融合 生态茶成了香饽饽 “你看,这种的就不能要,必须要一点一点地仔细挑选。”恩施市洞下槽村村民正在工厂车间挑选茶叶杂物。当地的茗丰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是洞下槽村四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之一,也是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茶园面积6000亩,社员300户。 “机器制茶仅停留于粗加工,好一点的茶叶都必须人工挑选,将杂质一个一个清出来。”茗丰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肖英高说,精心挑选后的恩施玉露就是“香饽饽”,能卖出好价格。 为把茶叶打造成该村的富民产业,茗丰专业合作社想了很多办法。打造茶旅融合生态茶园,通过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设置流动收购点,开辟销售“绿色通道”。该社为贫困户保底收购贫困户的鲜叶,降低了贫困户鲜叶滞销的风险,减少了贫困户交付鲜叶的奔波之苦。同时,合作社还为该村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建行分红贷,贫困户每年可分得6000元分红款。 近年来,茗丰专业合作社以“传承恩施玉露历史品牌,打造富硒茶业行业标杆”为己任,做大做强“蓝焙”富硒玉露品牌,在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同时积极打造蓝焙玉露桃花园茶旅项目。 品一杯恩施玉露,赏漫山茶园,观山间云雾,洞下槽村的茶园也变得愈加火热。 文旅融合 奏响传统文化魅力 灯戏是流行于恩施乡村的戏曲,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剧种之一,自四川传入后逐渐演变,具有鲜明的恩施地域特色。恩施市白杨坪镇曾是灯戏艺术最为繁荣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该乡还曾专门组建灯戏剧团。该镇的洞下槽村,是灯戏艺人最多、灯戏班子历时最长、如今传承较为良好的一个村落,也是恩施州20个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 当地灯戏非遗传承人朱明银介绍:“传统灯戏一般以民间小故事为主,我们这人人都能张口来上几句。”该镇灯戏班子由当地的农民组成,每逢年节、婚嫁、寿诞等民俗吉期,灯戏班子的演员就会被百姓邀请前去演出。 该镇以非遗传承助力文化振兴,建立灯戏庄园,组织灯戏表演、排练,积极培养灯戏传承人,将灯戏表演与当前政策紧密结合,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时代性。现在,全镇有灯戏班4个,从艺人员80余人,每年演出60余场,观众3万人次。同时,规划修建灯戏文化场馆,强化对灯戏文化的保护力度,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产业兴,乡村美。未来的湖北恩施白杨坪镇将建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富硒产业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名镇,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最终实现产业振兴、乡村美丽、农民富裕,勾画出一副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