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枣阳市坚强母亲陈道芳含泪求助:谁能救救我的儿子

时间:2015-06-01     作者:严克林【原创】   阅读


1433159721309245.jpeg



  本报讯 ( 特约记者 严克林 杨涛 ) 5月31日,记者在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部,见到了今年24岁的枣阳市兴隆镇陈岗村五组的小伙儿樊德刚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

  樊德刚告诉记者: 现在正值“三夏”生产大忙时节,家里还有10多亩田地,母亲陈道芳和父亲樊仁国无奈将他一人留在医院,匆匆赶回老家忙生产。

  记者驱车来到枣阳市兴隆镇陈岗村五组。今年50岁的陈道芳,她的头发却已花白,正在和丈夫樊仁国在秧田里扯秧准备夏种。看到记者要来采访,陈道芳满眼含泪。武汉同济医院魏来教授的一席话,如今还在她脑海里回荡:“你儿子的肝功能已经再次丧失,需要进行第二次肝移植手术,费用在40多万元。”可自己的丈夫樊仁国,他早在5年前就已经把自己三分之一的肝移植给了儿子,不能再移植了。怎么办?

  2010年10月21日的《武汉晚报》等媒体曾以《肝病"魔咒"笼罩家庭 48岁父亲割肝救子保血脉》为题详细报道了陈道芳、樊仁国一家五口与魔咒做斗争的经历和过程。

  从1995年开始,樊仁国、陈道芳的三个子女先后被“魔咒”肝部绝症-肝豆状核变性病缠绕。大女儿、二女儿因此病分别于2010年5月、2009年12月去世。两个女儿的死亡,让陈道芳、樊仁国夫妇悲痛欲绝,只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患病在身的儿子樊德刚身上。当时19岁的儿子樊德刚经过检查也患有此病,为了让樊德刚能够得到顺利治疗,陈道芳、樊仁国夫妇再次找亲朋好友四处借钱,为了给儿子治病,减少治疗费用,听从医生建议,于2010年10月20日在武汉同济医院樊德刚接受了父亲樊仁国三分之一的肝移植。手术成功后,樊德刚在父母的陪同下回到了老家枣阳市兴隆镇。但他仍然每个月要到同济医院检查一次,每次检查费1200多元,每月药费在农合报销后自己还得掏1000多元,此时,樊德刚的病情趋向于稳定。

  看着病情有所好转,2011年9月,20岁的樊德刚来到位于襄阳市的湖北建筑学校上学,当时校方得知樊德刚的情况后,给予部分学费减免,就这样樊德刚边上学边治疗。而陈道芳夫妇为了给儿子筹集检查治疗费用,在自家只有9亩多田地的情况下,又租了邻居的5亩多田地耕种,以增加收入。但这对于每月2000多元的治疗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闲时,陈道芳便和移植了三分之一肝的樊仁国一起出去打工,繁重的体力活使樊仁国常常全身疼痛难忍,为了儿子他只有默默忍受。而深知父母艰辛的樊德刚,也在学校的帮助下于2013年秋到枣阳市一建筑工地做实习监理,靠拿点补助,减少父母的压力。

  在得知陈道芳一家的情况后,枣阳市兴隆镇民政部门在2010年底为她家办了低保,帮她家解决部分困难。

  很快,到了2014年9月份,已经习惯了检查治疗的樊德刚感到身体不适。陈道芳和儿子一道来到同济医院检查,同济医院魏来教授的话,让她和家里人大吃一惊。父亲移植过来的肝,现在功能已经丧失,需要进行第二次肝移植。樊仁国因已经移植一次,不能再进行第二次移植,这次移植治疗费用得40多万元。

  听此噩耗,陈道芳当时晕倒在地。这几年来,为给儿子樊德刚检查治疗,家里已经欠了15、6万元的外债,但陈道芳和樊仁国没有怨言,因为儿子病情在好转,她们盼望着儿子康复的那一天。可是,医院魏教授的话把这个希望击得粉碎,儿子樊德刚的病情也呈加重趋势。而此次开始,每次的检查治疗费用涨到2万多元,已经是债台高筑的陈道芳让儿子在同济医院坚持治疗到年底。

  因无法承受巨额检查治疗费,今年正月十三,陈道芳把儿子樊德刚转回到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保守治疗。看着身体一天天衰退的儿子,陈道芳心如刀绞,她含泪对记者说:“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够伸出援手,救我的儿子一命,让我们夫妇俩个做牛做马都愿意。”

  援助电话:13995727309(陈道芳)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