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山癌症农妇王前玲 :无偿捐献器官回报社会时间:2015-05-24 王前玲的病情诊断书 王前玲无法喝下一滴水,只能用棉签蘸水湿润干渴的嘴唇 本报讯 ( 特约记者 严克林 通讯员 伍源 彭雁南 )“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每个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希望能将自己的器官留给其他更需要的人。”这是5月23日,家住在英山县杨柳湾镇三门河村十四组46岁农妇王前玲主动联系到我们,表达了她要用捐献自己的器官这种方式来爱心回报社会,让社会上好心人关爱她的爱能传递得更远。 王前玲,她是英山县杨柳湾镇三门河村十四组的一位普通妇女,其娘家在温泉镇柳林河村。16岁的儿子目前就读于英山理工中专。初中毕业的王前玲因自己不甘心过着普通的农村生活,精明能干的她在农闲时候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起了多种小买卖。她让丈夫樊玉川搞特色养殖,如养中华鲟、鳊鱼、土鸡等;自己加工英山的特色食品,如豆糕、油面、千岁粑(小孩周岁用)等等。这些产品全部由她加工好,然后拉到县城叫卖。无论炎炎烈日,还是刺骨寒风,王前玲总是骑着摩托车,骑行20公里到县城,在大街小巷叫卖。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10年。夫妻俩日益苍老,家中的日子渐渐好转。2008年,家中盖起了3联3层的新式楼房,手头上还有一些积蓄,夫妻俩的干劲更足了。 正当夫妻俩立下雄心壮志,着手准备继续奋斗到儿子大学毕业时,不幸却降临了。2013年4月,王前玲感到自己的胃口很差,身体出现软弱无力,她自以为是自己劳累所致,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吃了一点感冒药,简单地应付一下。谁知自己渐渐地卧床不起,丈夫急了,强行带她到英山人民医院去做检查。等拿到检查单后,看到诊断结果上的“胃窦腺癌”几个字时,樊玉川顿时傻眼;王前玲抢过来一看,也如遭雷击,她半天没说出话来。随后,王前玲在医院里进行了胃切除手术,并进行了半年的化疗,病情有点好转。可是一年后,她的病情得到恶化,在武汉中南医院检查时,被医生确诊为胃窦腺癌转移。2014年9月,王前玲无奈地切除了自己的子宫及附件,治疗一直持续到2015年1月份。王前玲觉得这种治疗不仅倍受折磨,还拖累了家庭,于是她坚持回家。无奈之下,丈夫樊玉川只好带她回家住进杨柳湾卫生院进行保守治疗,每天依靠输液来维持生命。 她总想换种方式来战胜癌魔。在2013年5月,王前玲在英山县人民医院治疗时,常常陷入绝望当中,她心中有许多不甘。自己才46岁、正是做事的年龄,她还有很多计划没有完成,尤其是年少不懂事的儿子更是她心中最大的牵挂。 在绝望过后,她想到人死埋葬后,身体会渐渐腐朽,那样的死毫无意义;如果能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比如眼角膜、心脏、肝脏、肾脏等,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世上让部分器官重生,那样的话,她不就战胜了癌症病魔吗?于是,王前玲就向医生打听自愿捐献器官的情况,从而立下了死后捐献器官的决心。 她委托好友,表示自己坚持捐献器官,她要用爱心来回报这个社会。今年5月23日下午,王前玲委托她的好友胡桂枝和陈兵,帮她联系如何签订器官捐献协议。对此,丈夫樊玉川不忍心妻子这样做,他表示坚决不同意,王前玲就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樊玉川无奈之下有满足她的心愿。胡桂枝和陈兵没接触过这样的事,最后联系到我们。 我们随即赶到杨柳湾镇卫生院,在二楼病房里见到了瘦得变形的王前玲。虽然无法喝下一滴水,只能用棉签蘸水湿润干渴的嘴唇。她苍白干枯的脸孔上,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却透出一股坚强。她说:“她捐器官,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爱,别人爱我,我也爱别人。现在我唯一的心愿就是用我的有用的器官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