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扶贫路上的“行业担当”时间:2016-01-12 湖北是扶贫大省,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有3个涉及湖北,分别是大别山片区、武陵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加上省定的幕阜山片区,一共是4个片区,涵盖37个县市、4821个村、192万户、590万人。湖北还是生态资源大省,拥有众多山川河流、乡村田园,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往往也是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区、旅游资源富集区,面临着资源保护与有效利用的双重课题。 近年来,湖北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农民致富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把“金钥匙”。 盘活绿水青山 从武汉市区出发,车行约一小时,就来到武汉市黄陂区。尽管已是冬季,道路两旁的景观树仍然一片金黄,间或有火红的枫叶点缀其间,一派田园风光。黄陂区按照二级旅游公路标准建设的130公里旅游环线上,疏密有致地分布着51座旅游厕所,这是黄陂区实施厕所革命的成果之一。 黄陂区是湖北旅游的标杆之一。从2011年至2015年,黄陂区建成了14个旅游景区,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各区县中名列前茅,并成功将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创建为5A景区。 记者一行在这里看到,广阔的景区里环境清幽,还有南方难得一见的大片草原。实际上,木兰草原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天然草场。景区负责人介绍,成为5A景区对他们来讲真的是提质升级的第一步,景区基础设施、房车营地、厕所等都在不断优化中。 谁能想到,距离武汉市区如此之近的黄陂区,曾因远离都市、交通不畅、缺乏工业支撑,是武汉市的贫困地区,有5.5万贫困人口、88个贫困村。 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黄陂区已有25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吃上了“旅游饭”,占全区总人口约1/4,其中,超过10万人因吃“旅游饭”而脱贫致富。每年,黄陂各景区合计支付给村集体的门票分成收入达2800万元,支付给农户的山场、田地租赁金达2650余万元。“灵秀湖北、醉美黄陂”,“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在湖北,类似黄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宜昌市远安县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推进全域景区化,2014年乡村旅游占全县旅游的比重达到60%以上。竹山县官渡镇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投入,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900元,比2011年净增1268元,年均增长10%。恩施市的枫香坡村、郧县樱桃沟村、神农架下谷村、罗田县圣人堂村等一批乡村,都通过乡村旅游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之路…… 从2008年开始,湖北开展了以创建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街、休闲农业与高星级农家乐为体系的“五级联创”工作,形成了县、镇、街、村、农户纵向无缝的工作体系,每级均以省级创建规范为标准。湖北省旅游局与相关部门联合,投入引导性资金,促进地区旅游发展,实现“造血”式扶贫。据统计,通过“五级联创”带来的旅游经济收入占到全省旅游经济总收入的20%以上,最近3年,直接带动就业35万人,农民年均增收 1800元。落实精准扶贫 在宜昌市夷陵区的发展理念里,景区游和乡村游是双轮驱动的,夷陵区也是湖北省县市区中最早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的。目前,夷陵区共有休闲农业示范点715个,其中,农家乐655个、休闲农庄23个,带动2.2万个农户。“十二五”期间,夷陵区旅游捆绑住建、交通、国土、农业、环保等多部门的项目资金,旅游投入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现在,夷陵区已经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态势,每一个村庄、每一个社区的每一项基础设施,都具有旅游功能,包含旅游元素。 湖北有一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就是宜昌市夷陵区的官庄村。官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永才说,现在全村有6000多人、2000多户,其中153户是贫困户,主要是因病因祸致贫,也有一些农户贫困是因为地处偏僻、不会经营等原因造成的,这些都是现在精准扶贫的重点,或纳入低保,或单一帮扶,各项工作已经排出时间表,都在一步一步进行。 记者一行见到湖北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恩珍时,她穿着一件大红外套,显得风风火火。王恩珍是国家旅游局表彰的首批“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之一。虽然刚刚从福建赶回来,但王恩珍并未显出疲惫,而是充满兴奋。就在福建的展会上,合作社旗下的“夷陵红”柑橘签订了3.5亿元出口大单。“我也不知道那些客户怎么知道‘夷陵红’的,但他们点名要这个产品。我想可能就是平时接待过的游客或他们口碑宣传出去的。”王恩珍说,合作社农户几万亩桔园中,每年有几千亩是被游客采摘走的,价格比市场价高。2015年,合作社的桔园接待采摘游客超过5万人次。 旅游赋予湖北乡村自然山水人文以特定内涵,乡村田园变成观光景区,农民住房变成家庭旅馆,乡村道路变成景观大道,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山歌民俗成为旅游文化娱乐。在此过程中,农业、工业的链条加粗延长,普通资源变为高附加值资源。 精准扶贫是湖北扶贫攻坚的硬任务。2015年,湖北组织动员全省具有甲级、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对全省52个有条件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对口公益活动。湖北还通过省乡村旅游协会、景区协会、旅行社协会等平台,组织百家重点旅游企业实行对口旅游精准扶贫公益行动。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重点贫困户、重点村村干部、乡镇长等,湖北将开展旅游创业就业和技能培训。湖北还大力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定并建立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设立创客基金,计划3年内引导和支持5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 带动精神脱贫 旅游扶贫是旅游功能的拓展,是产业空间的扩张。湖北正在巩固“五级联创”成果,引导乡村旅游企业向农庄、民宿等新兴市场转型。 利川市地处武陵山区,气候独特,盛夏时平均气温也只有20℃,有“中部凉城”的美誉。利用这一优势,利川市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不仅许多农户开设农家旅馆接待避暑的“候鸟”,马前、野猫水、栏堰等地还形成了“候鸟”基地,周边配套形成了农业观光度假生态园等项目,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就在前不久,利川市组建了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筹资8亿元,重点实施“十村百企万户”民宿旅游工程,计划发展一批民宿旅游村、高星级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培育新型业态,推动转型发展。 利川市厚德农业家庭农场规划面积达到上千亩,一期工程已经对外营业。除了新建少数住宿设施外,还下很大力气对周边乡村的闲置房进行改造。记者看到,正在施工改造的一户乡村闲置房是典型的土家吊脚楼木屋,依山就势而建,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居住,做饭之用的饶间里以中柱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这些还都保留着。投资人李本玲说,改造这样一栋闲置房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其实比新建费时费钱,但现在的游客都很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设施。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许多地区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也是旅游资源”的思想观念,让村民用淳朴的情感打动人,用乡土本色吸引人,使广大农民成为热情好客、诚信经营、开放文明的新型农民,成为“灵秀湖北”的代言人。 恩施市沐抚办事处开展旅游形象“千人对话”活动,教育引导农民提高旅游服务意识和水平,原来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不敢说的农民,现在主动练起了英语。通过发展旅游,一批乡村民俗、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挖掘和传承,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 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的总要求,湖北旅游正在实施“百千万”四大行动,力争到2019通过旅游扶贫带动超过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7%以上,体现旅游的真正“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