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天龙集团12年运用适宜技术改造荒山现成效

时间:2013-09-29     【转载】   来自:新浪   阅读

  

大青山现貌

大青山现貌

 

  通过创新技术体系,天龙生态已经使原本荒芜一片的大青山南麓山脉绿化面积超过70%,使得大青山逐渐恢复了本来面貌。记者了解到,12年来天龙生态专注于这座荒山的治理,依靠企业自身投入项目近6亿多元,修复荒山6万多亩,造林300多万株,建设了9座节水循环水库,铺设滴灌达3000多公里。“单单是铺设的滴灌管道,接起来能够从包头一直铺到深圳”。

  “造林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劳动,”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高度肯定了天龙生态的生态治理实践,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当地植被结构的研究,提议天龙生态以“草为主,灌为辅,明星是乔木”的修复战略,在实施中实现与经济、景观等方面的深入联合。

  向绿色发展要“共同富裕”

  研讨会上,包头市副市长安润生、包头市林业局长王秀莲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包头市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于落实自治区政府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将自治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战略目标的规划。

  “种树不能靠国家、靠小家,要靠市场、靠大家,”崔贵明介绍,天龙生态在整个生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承“绿色与发展双赢”的理念,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市场发展体系,目前仅超旱生林木的培育和推广一项业务,每年就能实现1亿多的营收,使得企业走上了向生态中要效益、向绿色中要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天龙生态积极投身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天龙生态对周边的农民用工近20多万人次,使其从种地的农民转为产业工人,还出资为周边中老年村民一次性办理了终身养老保险,下一步还将“引进规模化新兴生态产业,实现企业和农民一起发展”,调动更多的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绿色生态治理的事业中来。

  “绿色的梦,再小也精彩。”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巡视员丁付林等与会嘉宾高度肯定了天龙生态的生态治理实践,天龙生态研发的生态技术,不仅在有限的环境资源下节约了能源和维护成本,还具有易复制、易推广的技术特点,“希望包头市和天龙生态充分总结生态治理方面的经验,在西北广阔的土地上因地制宜、推广复制,再绿几座山、造几座城,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的力量”。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