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60年义务促成千余有情人时间:2015-01-20 真实真情真爱 “陈兰”的原则:非诚勿扰 头一次来的,发蓝色号码牌;曾经来过的,发红色号码牌。头一次来填资料的,必须本人前来,并携带户口本、最高学历证书原件、照片1张。这是“陈兰工作室”多年来坚持不变的原则。 “现在好多婚介所不严格审查相亲者资料,到兰老师这里来相亲,最大的优点就是心里踏实。”一位男青年说,这里介绍的对象,身高、工作地点、收入、住房和家庭情况等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虽然年纪大了,他们还是经常看非诚勿扰节目。陈轶伦说,现在的年轻人和自己当时不一样,也可以理解,社会变了嘛,但有些东西还是要坚持坚守。 老两口结婚时,几块木板拼成一张床,两副铺盖拼到一起就行;现在,人们越来越现实。在登记资料时,他们会要求征婚者仔细写清收入、房产等信息;但在牵线过程中,他们不喜欢那些在择偶时过分强调物质条件的人。 有的人条件较差,却想靠婚姻致富,对这类人,老人会不客气地说:“你先用手电筒照一下自己,再确定该找什么样的人。”有的人条件较好,要求过分严苛。老人则会说:“这是情场,不是商场,不是说你有钱就能随便买。” 在“陈兰工作室”,不欢迎寻找“一夜情”、玩弄感情的人。老人说,曾有动机不纯的人,发现后马上列入黑名单。“真实、真情、真爱,这是‘陈兰工作室’倡导的婚姻观。” 老人的“鸳鸯梦”: 让年轻人理解婚姻 在工作室的墙上,贴着一份相亲忠告:提倡节约、轮换买单,AA制。在未办理结婚证前,女方不要随意接受男方贵重礼物。 这是老人苦口婆心在教年轻人“谈恋爱”。 “妻子欣赏丈夫,丈夫就会越来越自信、成功;丈夫欣赏妻子,妻子就会越来越美丽。”“陈兰”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两人相知相守58年的人生感悟,告诉那些来此寻找伴侣的年轻男女:爱需要尊重、真诚、理解、包容、默契…… 在“文革”中,陈轶伦受到迫害,劝兰毓云离婚,她断然拒绝,在老伴重病期间,她做好护理工作,细心照料。陈轶伦做的菜,无论味道如何,兰毓云的评价都是两个字:好吃。携手走过半个世纪,这对夫妻仍是朴素的爱情至上者。 2011年,兰毓云悄悄地把工作室的名字改为“陈兰工作室”,特意把老伴的姓放在了前面。 “看到一对对男女相识、相知、相爱,再共同走入婚姻殿堂得到一生的幸福,是非常美好、甜美的事情,从小处来说是撮合了他们,从大处来说,是为社会做了一点有益的事。”这就是两位老人的“鸳鸯梦”。 他们觉得,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为社会的和谐作出一点努力,就觉得很幸福。在他们看来,成功牵线多少对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让年轻人有正确的婚姻观,能够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幸福地走下去,他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