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警察爸爸”和他的26个少数民族“儿女”

时间:2018-02-27     【转载】   来自:湖北日报

1.jpg


  夏清良作为中南民族大学唯一的片警,开学季要面对56个民族2.8万名大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子逾六成。10多年里,他每月数百上千地“借钱”给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累计为26名“儿女”支出10余万元。

  夏清良不仅贴钱,而且贴心。与情绪波动的学子交心谈心,为遭受挫折的孩子遮风挡雨,照亮他们的人生道路。56个民族的“花朵”在校园绚丽绽放,他被许多少数民族学子亲切地称为“警察爸爸”或“夏爸爸”。


  父爱助壮族女孩变开朗


  壮族大四女生黄素珍,今年寒假在广西老家收到1000元微信转账,这是夏清良发来的“过年红包”,也是她见过的最大红包。

  黄素珍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从入学被骗时的绝望与怨恨,到慢慢看到希望,从考试勉强及格到专业全班第一,多亏夏爸爸一路呵护!”

  黄素珍自幼父母离异,由年迈的爷爷抚养长大。2014年,她到中南民族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暑期打工攒下的血汗钱被人骗光。她几近崩溃时,给学校片警发去一条短信:“夏警官,我被骗了3000元,已身无分文,怎么办?”

  夏清良立即找到正不停抹眼泪的黄素珍。“这个壮族小姑娘瘦瘦的,脸色蜡黄,衣服还打着补丁,见到她时我心里难受极了。”夏清良说,“一定要帮她快点进入学习状态啊!”

  夏清良取出3000元钱塞给黄素珍,并安慰道:“你先用着,别着急,算我借给你的。”次日,夏清良又联系学校,帮她申请贫困生救助金。此后,夏清良每月资助她数百元。

  黄素珍不想给夏警官增添负担,大一时曾做三份兼职,期末考试多门功课勉强及格。夏清良狠狠批评了她,随即帮她在校内找了份兼职,给她买了部智能手机。

  夏警官父爱如山,黄素珍感动得哭了。从此,夏叔叔在她口中变成了“夏爸爸”。“老爸,你的腿不好,天气转凉,注意保暖。”黄素珍经常给“夏爸爸”发关爱短信。“夏爸爸”的温暖和力量,让自卑内向的黄素珍,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大四时,她专业成绩名列全班第一,被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


  慷慨帮扶26名民族学子


  王涛来自苗族一个贫困家庭,2008年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冬天,他上身没穿毛衣,裤腿明显短一截。夏清良在校园里发现了这个可怜的男孩,给他送去一套保暖内衣和羽绒服。

  从那时起,夏清良每月资助王涛200元生活费。当年,王涛的母亲病逝,夏清良出钱帮助办理后事。此后的一个月,夏清良每天打电话和王涛聊天,帮他走出亲人去世的阴影。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还有人这么关心自己。”王涛心里感到暖暖的。大学期间,王涛刻苦学习,通过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门门功课达到优秀并被提名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12年,即将毕业的王涛选择就业,从未对王涛发过脾气的夏清良“吼”道:“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不读研?就算交不起学费,还有我啊!”“夏爸爸,您帮助的学生不止一两个,负担重,我不能再给您增添麻烦了。”

  “是他照亮我的人生道路,才越过一道道沟沟坎坎。”王涛与一家大型企业签约,在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他带着礼物从十堰专程赶到武汉看望“警察爸爸”。

  夏清良在车站迎接时,远远看见王涛穿着雪白的衬衣和藏蓝色的裤子。“帅气极了,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胆怯的少年。”夏清良回忆当时的情景,感动得鼻子发酸。

  每到开学季,他向各学院和辅导员侧面打听贫困学生名单,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早些年,他每月资助每名贫困学子两三百元,近年来增至五百元。2008年,夏清良戒掉了20多年的烟瘾,每月可节省上千元。

  据统计,夏清良2001年在大学做片警至今,自掏腰包10余万元,默默资助2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每次,夏清良总是说,钱是“借”给他们的,“孩子自尊心强,‘借’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些,也能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


  调岗被众师生深情挽留


  生于1961年的夏清良,从小生活在鄂东乡村,上高中正长身体时,难得吃上一顿白米饭,好心的乡亲接济他家。母亲常对他说,做人要善良,要知恩图报。因此,夏清良也“最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

  “我35岁就在家病休,起初只领取100多元的生活费,2011年正式退休前每月也只有600多元。”夏清良的妻子唐祝英说,老夏每月几百上千的拿出去,她开始还真有点儿心疼,“他带回家的贫困孩子,我亲眼看到后,也深深地感动了。”

  “在我记忆中,父亲只带我出游过一次!”女儿夏娴多年来对父亲有些抱怨。直至2003年,她成为中南民族大学的一名新生时,方知父亲已是学校的“名人”,是许多少数民族学子的依靠,同学常说“有事找夏娴爸爸”,父亲每天以校为家,对待学生胜似亲人,“父亲每月给我的生活费,也只有300元。”

  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铁箕山派出所所长钟建林说,2016年,所里考虑到夏清良已55岁,准备将他调至任务相对轻松的软件园片区。没想到还没办手续,得知此消息的师生,在校园网上发帖“挽留夏警官”,数千人跟帖,校长上门“挽留”,最终夏警官留了下来。

  真情挽留的背后,是夏清良17年如一日的倾心付出。对各民族学生的大小求助报案,不管白天黑夜他都第一时间到场,每年的新生安全教育课上,他会将手机号留给数千新生。他常常宽慰求助学子:“孩子,别怕,有事找我,我叫夏清良!”

  夏清良的手机微信中,有500多名好友,其中绝大多数是学生。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刘晓东说,夏警官作为全校近3万名师生唯一的责任区民警,学生工作做得非常细致。

  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杨胜才表示:“夏清良虽不是教师,却树立了师德的标杆;虽不是教授,却把爱心和汗水洒在了大学校园;虽不是学校干部,却用忘我的精神诠释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