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地矿科普大会看黄石变化时间:2017-11-06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深秋时节,硕果累累。11月1至5日,中国地矿科普大会在“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黄石举行。标志着黄石地矿科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笔者作为一名外地科普环保工作者、一名资深新闻人,有幸参加、见证此次盛会,对黄石产生许多感慨和联想。 20年前,到过黄石。那时候,黄石的城市还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工业城市,到处灰蒙蒙的,车子路过灰尘扬起。黄石,尽管有湖,却没有水的灵气,没有生命的绿色,让人来了就想走,住下就想搬的想法。 20年后的今天,11月1日至5日,笔者被黄石市政府邀请为嘉宾出席此次由黄石市人民政府、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协普及部、中国自然学科协会博物馆协会、湖北省科协共同主办的“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同与300多名与会者参加大会开幕式,参观矿物科普馆、地矿文创馆、国际精品馆、中国石化馆、矿物宝石展销馆,还有,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大冶湖畔园博园、黄石地质博物馆、华新水泥遗址博物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古矿冶遗址,环保科普胜地,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刚落不久的黄石地矿博物馆的精品展示,让人震惊。 笔者从此次地矿科普大会看,黄石全市上下,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普通市民,都在用心经营着这座城市,为黄石的建设与发展呕心历血,奋力拚博。比如说,黄石市雷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程秋芳,热情接待、精心介绍、大力宣传黄石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造旅游名城的英明决策,将靠矿冶资源吃饭转身开发丰厚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景传授给各位专家学者。她肯切期盼、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再次光临黄石,并希望能再次为大家服务。又比如说,黄石市城市发展集团工作人员陈娟娟,在带车前往大冶考察途中,车辆被被堵,她与路边交警沟通,争取方便,希望大家都要为维护黄石形象,展现黄石人的热情,展示黄石的美丽出力。陈娟娟在服务地矿科普大会中,体现出一位普通市民的热情、黄石人的智慧、女性独有的风范,让知情者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这两位普通市民展现出大美黄石、大爱黄石、老城人风范的良好形象与智慧。 笔者了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石市委、市政府重做绿色、生态兴农富民文章,改变人人靠开矿吃饭,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旅游立市富民之路。一位名叫占涛的外地田桥人,在老下陆做生意近20年,他在那里成家立业,他说现在的黄石真的好,建设、绿化、风景都好,谋事创业做生意的环境也好,现在都不想回老家了。 历史在传承,活力在创新。黄石不仅是“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同时,黄石更是有山有水有人文的天赋灵地。20年后的今天,当今的黄石,街道变得干净整洁,马路两旁绿树成荫,美景随处可见,美不胜收。真的让人来了不想走,住下就想留,走了还想来。 黄石,过去因为矿冶文化而得名。如今的黄石,每一处工业遗迹呈现出一处美景,既可能关联一个宜居城区,也可能成为一座旅游新城,焕发出工业现优文明之美。 一座绿色、环保、生态、旅游、善良、和谐名城正在黄石兴起。希望黄石的明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更好、环境更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