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信义孝子”李元成——守护战友“生死约定”

时间:2014-04-23     【转载】   来自:荆楚网   阅读

 

  李元成,男,汉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他坚守与战友的约定,如果两人中有一人从战场活着回去,就要照料对方父母。从1980年转业后,将战友的父母视为双亲,默默担当起义子的责任,33年来精心侍奉二位老人,被人们广为传颂。

  1975年,李元成参军入伍,在贵州某部结识老乡付先根。1979年的一个夜晚,24岁的李元成和23岁的付先根促膝长谈,双方最后约定:“如果谁光荣了,另一人就代为照看对方的父母,直到养老送终。”

  同年3月,付先根因公牺牲。李元成1980年转业回到家乡,并在一乡镇供电所工作。尽管当时工资较低,李元成还是经常接济付家,他也成了付家二老的“义子”。

  1996年,付家小儿子付先强去世,二老的赡养重任全压在李元成身上。他克服妻子下岗、移民建房、家中尚有两个女儿读书等诸多困难,33年如一日,默默的悉心照料二老。李元成和妻子宁可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不愿苦着累着二老;宁愿对自己父母差一点,也不愿让二老多心。其间,李元成的父母先后离开人世,他更是视付家二老为自己的双亲。

  李元成心细,他记住了两位老人的生日分别是农历正月二十三和五月十三,每年的这两天,都雷打不动地给老人庆祝生日,还不忘带上爸爸爱的小酒和妈妈喜欢的甜点,每次还要塞上点零花钱。有一年刘克英过生日,二老怕小两口又破费,锁上大门躲到外面去了。李元成夫妻就坐在大门口等了一天,直到老人晚上回来。李元成说:“妈,给您过生日是应该的,一家人在一起说说话,多高兴啊!”看着李元成一头的汗,老人含泪点点头,答应再也不躲了。

  2006年,为了不给李元成增添过多的经济负担,77岁的付承信瞒着李元成去宜昌打工,并对老板谎称只有57岁。李元成好几次回付家,没见着爸爸,才从妈妈口中追问出缘由。李元成当即买了车票赶到宜昌,找到付承信后说:“爸,儿子哪能眼睁睁地见您老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面打工?您放心,有我在您和妈什么都不用担心!”

  其实,李元成的经济并不宽裕。他在家中是老幺,哥哥到外地做了倒插门女婿,两个姐姐已出嫁。新婚之夜,他和妻子在山上一间“猪圈”改装的新房里渡过的。他们在这间房子一住就是三年,只到大女儿出生,他们才借钱在老茅坪镇买了几间瓦房。1998年,作为三峡移民,他们又举债在秭归新县城建起了新房。旧债还未还清,他的妻子第二年又下了岗,一家人生活更加困难。尽管如此,李元成从来没有怠慢过老位两人,有时甚至瞒着妻子四处借钱为二老看病,买营养品。两位老人说:“元成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在李元成一家人的关怀下,两位老人衣食无忧,安享晚年。前几年,付先根的父亲身患绝症,李元成又是衣不解带地照顾老人。2012年,身患绝症的老人去世,李元成又忙前忙后地为老人送终,为老人尽孝。

  李元成的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2006年他被中宣部等六部门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系湖北省电力公司2006年度“爱心使者”、“文明标兵”,湖北省第二届道德模范,2008年度“荆楚孝老爱亲模范”,省委省政府“拥政爱民先进个人”,“2008感动国家电网十大人物”, 并分别当选宜昌市和秭归县首届道德模范,2008年还被邀请赴荆州传递奥运圣火、进京观看奥运会开闭幕式。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