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百年义渡传人”万其珍——续写信诺传奇

时间:2014-04-23     【转载】   来自:荆楚网   阅读

 

  万其珍,男,汉族,1942年1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村民。万其珍是万家第三代义渡传人,从1989年开始,他坚守祖辈承诺不收分文义渡大沙河两岸的群众,每天来回摆渡数十趟,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其信守承诺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义渡是从万其珍爷爷那一辈开始的。1877年,爷爷万作柱为躲兵赋,从江汉平原举家迁到大沙河村。作为外乡人,当地百姓不但不排斥他们,还为万家的生活行了诸多方便,这让全家人总想“为村民们做点什么”。

  大沙河村因村口流过的大沙河而得名,很多村民家住此岸,田在彼岸,每日要绕行很远到对岸劳作。后来,有人自造木筏,但因为撑船人水性不好,时常翻船落水。

  来自水乡的万家爷爷会划船,目睹此景,便卖了猪,造了条小木船,专职摆渡,还许下诺言: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钱。

  就这样,万家爷爷一辈子都载着村民,在河两岸摇摇摆摆,来来去去。临终前,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要对这个“承诺”负责。

  万其珍的父亲作为长子,接过篙杆,继续着老万家的义渡。去世后,万其珍的幺叔二话没说,又在大沙河边摆起了船,直到病死在渡口旁。

  幺叔去世了,万其珍就成了维系万家“义渡”的接班人。和祖辈们一样,万其珍总是有求必应,无论冰雪连天,还是夜半更深,只要有人喊“过河”,就起身摆渡,哪怕一次只渡一个人。

  如今,万其珍已70岁,每天听到村民的吆喝,就像接到命令的老兵一般,“蹭”地站起身,解开船绳,起浆撑船。最忙时,一天要撑船50个来回。难得的是,虽然大沙河水时而浅约数尺,时而深过60米,但万家撑船一百多年来,从未出过一起事故。

  万家并不富裕,在全村仅算中等偏下水平。曾经有人邀万其珍“合伙”:摆渡一人收费一元,一个来回大概10人,每天约30个来回,一个月有近万元收入。听了这“生财之道”,万其珍手一挥,坚决不干:“我祖上说的话要算数!”

  今年5月,以万其珍一家四代人为原型的电影《我的渡口》,入围第37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首部登上国际影展平台的鄂产电影。“出名”后,万其珍即便是去北京和武汉领奖,渡口的渡船依旧天天运送村民们过河——只是撑船的人,换成了万其珍的儿子万芳权和媳妇。如今,万芳权已不出门打工,经常帮年迈的父亲撑船,成为万家义渡的第四代船工。

  在万其珍义渡的岁月里,他经常为村民做好事。2004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村民崔南清到河中打鱼,不小心掉进河中,万其珍及时驾船赶到将他救起。1999年9月的一天,万其珍收工回家后,忽然听到渡口传来呼喊声,他急忙跑到渡口。原来村民崔茂辉急着过河看病人,便解开渡船绳索擅自撑船,不料渡口上游开闸放水,木船被大水冲到险滩。幸好万其珍及时赶到,与村民们一起将他救起。万其珍的善行义举被大家记在心里,多次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

  被评为湖北省道德模范。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