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义是慈善的基石时间:2014-04-11
编辑部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些一晃就过去了,有些却留下了难灭的印象。 那还是年初的时候,一次我到财务部碰见一对退休的老干部夫妇,他们已经年过七旬,是省慈善总会的常客,每年俩人都要结伴以“人宇学员”名字多次前来捐款。在财务部同志们的热情介绍下,经过再三动员,我采访了这对爱心老夫妻。 老俩口从省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就坚持每年每人最少捐一个月工资。他们把捐款交给慈善总会,由慈善总会赠送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不幸人。当我问及他们怎么不直接把捐款捐赠到那些困难者手中,老俩口说,他们年纪大了,行走不便,也不知道社会上哪些人是最急需要的,交给你们总会,我们省心。当我问及不怕省慈善总会把他们的捐款挪用了?他们表态,既然我们把钱交给你们,我们就信任你们。至于钱送给谁了,我们不需要了解这么多,我们来的任务是捐款,捐给谁这是慈善组织的事。 听了老人们朴素的话,望着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庞,看着手中提的那个经常来捐款的袋子,我的心灵瞬间震颤了。他们的心灵就是这么般洁白和善良啊! 大凡善良的人,他们的心都是金子做的,他们透视这个世界,用的是一双善良的眼睛,是以己善心,来度别人之腹。如果提升一步讲,这就是对慈善组织的一种信任。不知道谁说过,信任对别人来讲是一种最好的资源。信任也是对别人一种最高的荣誉奖赏。 “信义、坚韧、创新、图强”是山西精神。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如果有了信义而言,那么产生的正能量所推动的生产力发展就会达到一种无形的高度。对别人有一种信义感也是难能可贵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人在世界上不可能为所有的事,要完成一件事,往往需要许多人合作才能达到目标。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需要我们要有信任别人的心态,一味的否定别人,什么事都要亲自所为,恐怕到老也干不成几件事情。尤其是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把我们要做的事情有条件的话,尽可能交给那些专业人员去做,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完美。 获得人们的信任是一种至高无尚的荣誉。从信任到信义又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慈善机构被社会信任,那么对慈善组织来说就要有一种“信义”而言。我省慈善总会从成立以来,十分注重信誉,坚守信义。根据章程规定,做为社会团体其工作经费要从善款中提10%,但是十年来,没有从中提过一分钱经费,仅靠创始基金理财所得而为,工作经费全面压缩,报纸只定一份,大家轮流看,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最低工资发放。对于善款我们刻意追求的是“公开、透明、准确、及时”,就是这种信义精神,赢得社会赞誉,得到了捐款人的信任。 晋南有一句方言,叫做“一好隔两好”。意思是说两个人相处,有一个好的,影响、带动另一个也成好的了。现在众多的公益慈善组织和成千上万的爱心人士组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慈善团队”,大家正凝聚在一起,用光和热温暖着这个大家庭。我们都要讲这个“信任”和“信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新生的“慈善苑”培育好,让华夏慈善溶进世界爱河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