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松滋市推行殡葬改革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4-03-22     作者:松滋市民政局 张启跃【转载】   阅读

 

  松滋市地处湘鄂边陲,是一个偏重丘陵、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兼有的经济欠发达县市,殡葬改革工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发展阶段。2000年,为了扭转殡改工作落后局面,松滋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六一零点行动”,再次启动殡改工作以来,每年进炉火化尸体数由几十具到几百具上升2007年突破1000具。据松滋市统计局人口数据显示,全市15个火化区乡镇总人口为72.76万人,按6‰死亡率测算每年自然死亡4286人,而全市火化率才接近30%,绝大多数死亡尸体都实行了偷埋土葬。

  面对全市殡改工作的僵持局面,松滋市民政局党组适时修定工作思路:下决心、树信心、使韧劲、出新招,实行坚定不移、循序渐进打殡改持久战的战略方法,确立了“装冰棺、搞火化、入公墓”的殡改工作新模式。全市由此实现了由过去以行政督导为主向现在以殡仪服务引导为主的工作方式根本转变,不仅提高了火化率,2009年全市火化尸体1713具,其火化率为40%;2010年、2011年全市火化尸体2000具以上,火化率达到49%,成为建市以来殡改火化率提升之最,而且推动了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传统殡改模式的弊端

  所谓传统殡改工作模式,指的是单纯依靠行政工作来推动,以政治奖惩和经济处罚给各级有关干部施加压力,而殡仪服务和公墓建设不配套,其弊端日益显现,不仅达不到革除陋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殡改目的,而且阻碍了殡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对殡改认识不统一。主要干部对殡改认识不到位,因而导致各级政府重视不够。殡改火化工作是一件难事,一直以来是基层政府带有强制性的“三件难事之一”。俗话称:“收票子,刮孩子,烧老子”。现在票子不收了,计划生育实行了奖励政策,唯有殡改火化为“天下第一难”。仅把殡改压在行政督导上,而各级干部对殡改的认识往往出现偏差。有的对殡改工作暧昧,表现为工作不支持,甚至在群众中散布落实言论;有的自己不带头,自己的亲属病故后,不是积极带头火化,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装不知,让亲属违规土葬,在群众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还有个别主要干部替在外成功人士打招呼,说什么“他们为松滋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以后还有求于他们。”公然违规满足其老人死后的土葬要求,在社会上造成误导,使基层干部千辛万苦抓来的火化率即刻降为零点,从而造成殡改工作忽冷忽热、三起三落。

  (二)增加了工作压力和成本。一般人死后,有关干部都是逢死必到,上门做好火化动员工作。若信息不灵,丧户绝不会主动上报,客观上也不知道找谁负责来办理丧事。干部工作不到位,就成为土葬顺理成章的理由。干部上门作火化动员工作时,直接面对群众,不仅要入乡随俗购买花圈鞭炮、上人情,而且往往遇到丧户提出派车辆、解决其他困难等额外条件,使工作经费提高到火化一具尸体达2000多元,增加了工作成本。

  (三)助长了套棺重葬现象。由于民政执法欠力度,使棺木生产和销售久治更猖狂;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刚起步,现有农村公墓入墓率极低;加上殡仪服务没有建立健全和延伸到乡镇村组。因此,一般丧户运尸火化后,仍将骨灰盒装入棺材进行入土重葬。这样,并大张其鼓地将封建迷信嫁接在丧葬活动中,从而增加了丧户的经济负担,更为严重的是没有达到节约木材和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殡改目的,造成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同时,有的乡镇和村组纵容偷埋、以罚款代替火化作为一条生财之道,只要丧户交了几千元的罚款,便默许偷埋土葬,并极力封锁信息、阻碍民政执法。有的乡镇一年收取土葬罚款10多万元,而查处偷埋案例为零。

  二、推行殡改新模式的成效

  近年来,松滋市民政局不断完善殡改新模式,用“装冰棺、搞火化、入公墓”去引导殡葬改革,在各乡镇建立殡仪服务站,在各村组、社区设立殡改信息员,使全市殡改工作前期有科学的丧葬模式作旗帜,中间有良好的服务作支撑,末期有强大的督办查处作后盾的良性循环态势。

  (一)促进了群众自觉殡改行动。纸厂河、涴市、南海、沙道观、八宝等乡镇,基本实现了“死一化一”、“化一入一”的殡改目标。一般村里人死后,丧户不是坐等干部上门作火化动员工作,而是主动与本乡镇殡仪服务站联系,妥善安排好各项殡仪服务。松滋市殡葬管理所,推出免费为丧户提供棺木置换骨灰盒服务,近年来每年置换棺木100多口,为破除套棺重葬现象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自2009年开始,全市实行殡改政府买单。凡本市火化区的城乡居民死亡,在本市殡仪馆实施火化时,均实行火化费和运尸费由市政府对丧户每具直接补助550元;由市民政局对乡镇结算,乡镇通过村居补助到丧户,全市每年市政府下发殡改“两费”直补100多万元,从而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充分调动了其殡改积极性。

  (二)促进了殡仪服务站建设。全市15个火化区乡镇都建立了殡仪服务站,已设置灵车20辆、冰棺20台,做到了“四有”,即有办公阵地、有服务指示牌、有服务专班、有服务设施。八宝镇殡仪服务站始建于2008年7月,由民政助理兼任站长,招聘民营老板为常务副站长,走优质服务、自负盈亏的发展之路,成为全镇殡改工作的“牵头者”。他们坚持“服务为本、丧家至上”为宗旨,开展了灵车、客车、冰棺、乐队、宗教、餐饮、搭棚、丧葬用品等多项服务,形成了随叫随到,24小时值班,联锁经营,方便丧户等一整套丧葬服务体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成为全镇殡改工作的“主角”。

  (三)促进了村级公益性公墓配套发展。松滋市民政局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已投入建墓资金100多万元,建成或在建村级公益性公墓127处,其中南海镇兴建公墓17处,涴市镇兴建公墓16处,纸厂河镇兴建公墓10处。南海镇三垸村建立公墓2处,实现了火化率和入墓率两个100%。该村始终坚持用科学文明的丧葬新风去引导村民,把殡改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的重要内容。他们将黄家淌一块荒滩乱葬冈投工改造,先后投入近15万元,兴建墓穴400多个,建成两个如今绿树成行、鲜花夺目的公益性公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靓丽风景。

  三、完善殡改新模式的设想

  殡改工作新模式,是松滋市民政局多年推行殡葬改革的实践产物,符合松滋的工作实际和广大群众的心愿,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但模式的运行,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才能真正发挥其最佳效益。

  (一)强化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全市采取平原湖区一村一墓、丘陵山区两村联建的方式,实现70%的村社区建立公益性公墓。加强民政执法力度,坚决取缔非法经营公墓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生产经营棺木行为,坚决取缔以罚代化行为,坚决取缔套棺重葬行为,坚决实现“死一化一、化一入一”的殡改目标。

  (二)强化殡仪服务站建设。不断完善乡镇殡仪服务站公益性有偿服务内容,坚持实行自筹资金、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经营模式,坚持做到“五提供、两免除”的服务标准,即提供灵车、殡仪、冰棺、丧葬和用品服务,免除棺木和“八大金刚”,逐步用殡仪服务取代行政督导。

  (三)强化殡改“两费”直补政策。松滋市属平原湖区、丘陵地带和山区,各占三分之一的地形地貌,山区、少数民政地区和丘陵地带等推行殡改工作仍需一段时间。因此,实行殡改“两费”政府直补,要纳入市财政预算,变临时直补为固定直补,并出台完善的管理办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