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萍,安陆市环卫局环卫工人。23年来,她手提扫帚,肩拉板车,用脚步丈量涢城,用汗水清洁城市。
她先后获得安陆市“优秀共产党员”、“环卫先进工作者”、“小人物,大英雄”和孝感市“十佳城市美容师”光荣称号。
19岁那年,王翠萍从安陆二技校毕业,憧憬着干一份轻松体面的工作。得知被分配到环卫局当一名清扫工人时,她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心想:“我一个女孩子去扫大街,以后怎么见人啊!”
王翠萍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把自己关在房里几天,不吃不喝。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她:“姑娘呀,现在找一个工作不容易,先干着再说,有机会再换。”无奈之下,王翠萍只好接受了这份工作。
刚上班时,王翠萍总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别人认出来,怕熟人看到,怕同学亲友问她做什么工作,而更让她难受的是社会上一些人对环卫工人的偏见。
一天早上,一家服装店老板开门之后,把垃圾直接倒在车行道上,王翠萍上前劝说,那位老板突然吼了起来:“你一个扫大街的,一大早嚷嚷么事!我不倒,你有么事做?”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王翠萍一把丢下扫帚,心想不干了。
这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义芳巡查到此,默默地捡起王翠萍丢下的扫帚,一声不响地把垃圾清扫干净后,上前对老板说:“您的门前干净了,顾客肯定愿意到您的店来,您店里的生意就会好。”几句话说得那位老板面红耳赤。
罗义芳转过身开导她:“翠萍呀,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干好干坏之别,把路面扫干净,不就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吗?”罗义芳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王翠萍,打消了她辞职的念头,坚定了她干好环卫工作的决心。
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守,要干,就要干好。刚开始扫街时,王翠萍不晓得怎么“下叉”,扫帚扫不开,扫地速度慢,扫不干净。王翠萍虚心向同事学习,认真揣摩,不到半年时间,同样的任务王翠萍可以提前半小时完成,还探索出大扫帚普扫、小扫帚精扫、分时段保洁的清扫方法在全局推行。
就这样,王翠萍穿梭在车流、人流中,用扫帚扫、用火钳夹、用手捡,用铁丝掏,每天用不停的脚步,重复着不变的动作。23年来,王翠萍没有坐岗、投机取巧记录,时刻做到手脚围着扫帚转,扫帚围着垃圾转。她负责哪个路段,哪个路段就成为“示范路段”。
2002年,王翠萍被推荐为路段长。环卫清扫保洁绝大多数是女同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之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又没有节假日,矛盾时有发生。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雁”,王翠萍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照顾她们,为她们排忧解难。
2009年8月的一个凌晨,王翠萍和平时一样来到路段上清扫路面,清扫工李师傅突然蹲在地上,一动不动。王翠萍急忙跑过去扶起她坐下休息,一边询问一边观察,10分钟过去了,李师傅脸色越来越难看,也不能说话,王翠萍急忙把她送到医院。李师傅家境不好,王翠萍借钱帮她交住院费。事后得知李师傅是急性脑梗塞,幸亏及时送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正是通过这些亲如姐妹的关怀,王翠萍的这个小集体亲如一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她们所在的路段年年被评为“路段标兵”。
随着城市创建的深入,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王翠萍每天凌晨4点就来到岗位上和同事们一起清扫5万多平方米的路段,清洗100多只垃圾桶,同时还参加临时突击任务。王翠萍经常中午12点到家,匆匆忙忙吃一口饭就又到路段去工作。
“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在这个岗位上,王翠萍执着地坚守着,有苦、有累,有委屈、有泪水,但是能让城市变得干净,王翠萍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