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川,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让脑瘫的儿子重获新生,给他带来生活的希望。在她的努力下,儿子成为万千学子心中励志成才的榜样!“孩子,我绝不抛弃你!”
1992年4月24日,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给家住汉川市城隍镇土城村的李望红和张姣娥夫妇俩带来了莫大的喜悦。
然而这种喜悦仅仅持续了几个小时,孩子突然身体抽搐,面色潮红,高烧不退。家人马上将孩子送到医院就诊,经诊断为脑瘫,医生建议放弃治疗。
这一不幸的消息,使张姣娥急得晕了过去。亲戚、邻居们纷纷劝说:医生都说不能治愈,不如扔掉算了,你们只有20多岁,还能再生一个!
“他是我的孩子,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养大成人!”
“得了脑瘫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可能一生都要有人照顾,你们能照顾他一生吗?你这是何苦呢?”
“我们做父母的都不要他,那他只有等死,这是在犯罪!我坚决不同意扔掉!”在张姣娥的执着与坚持下,亲戚和邻居不再说什么。
张姣娥给孩子取名为李康,希望有天能治好儿子的病,希望儿子能健康、茁壮成长。“孩子,你一定要坚强!”
夫妻俩商定:丈夫李望江在家种田打工,妻子张姣娥带着李康外出求医。
从此,初中没有毕业的张姣娥带着还未满月的李康踏上了漫漫求医路。几年中,她带着孩子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为了节省费用,晚上就在地下室或简陋的旅馆对付一宿,饿了就吃两个包子,喝点自来水!她又找遍了祖传秘方、偏方,均无法医治。
面对治病欠下的20多万元债务,张姣娥只好带着孩子回家,一边种田打工,一边照顾孩子。
为了防止李康肌肉萎缩,她每天不管多累,都要给孩子做双腿按摩、热敷,讲故事、放音乐……训练时,孩子经常会摔倒在地,哇哇大哭,她总是耐心地劝说:“你是小男子汉,不要哭,坚强些,我们再来一次!”
张姣娥的坚持有了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康除了身体与正常人一样生长,还能听懂别人说话,能看懂电视,偶尔还能与人断断续续对话。“孩子,你要有一技之长啊!”
“我必须让他有一技之长,将来能自己养活自己!”在李康18岁时,张姣娥与正在读高中的二儿子一起教李康学拼音。张姣娥既当老师也当学生,李康终于学会了拼音和查字典。
第一次尝试成功后,张姣娥又买来带拼音的故事书和名著,与李康一起阅读,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渐渐地,李康喜欢上了读书,喜欢上了文学作品,每次拿到小说,总是不睡觉也要津津有味地读完。
“李康,你真了不起,你比爸爸妈妈都有学问!”张姣娥为李康买了电脑,鼓励儿子将自己的生活写下来。每天,李康一边阅读网络文章,一边慢慢地敲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从最初写自己的经历和所思所想,到后来开始写散文、诗歌、小说、文艺评论等。几年来,李康在江山文学网上发表了各种作品10万多字。
“尽管稿酬低,但他总算是找到了人生的航向,实现了梦想!”每每读到儿子的作品,张姣娥总是欣喜不已。
为了感恩社会,2014年底李康加入了汉川市义工联合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2015年11月,李康加入汉川市作家协会,他将用键盘记录下魅力的世界与人生。
“妈妈,你太……太累了,休……休息一下吧!我的……网店……生意……还不错,以后……我……我能……养活自己的!”每每听到李康断断续续的话,张姣娥都很开心:她的努力让儿子读懂了感恩!
25年来的坚持,张姣娥用身体在扛,用命在拼,她用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脑瘫儿子成长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