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中国艺术领域基金会的现实与困惑

时间:2015-02-06     作者:王勇【转载】   来自:公益时报   阅读

  

中国艺术领域基金会的现实与困惑

   来自学界、艺术基金会、收藏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就如何进行艺术公益和艺术资助进行了讨论

 

  1月31日,北京,中国美术馆。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和她的来自中外艺术基金会的朋友们汇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艺术公益与艺术资助”。

  艺术类基金会和传统以扶贫济困为主旨的基金会有何区别?他们在做什么,又面临着怎样的困惑与发展机遇?在这场2015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峰会上,艺术类基金会的从业者们正尝试从无序混乱走向规范与寻求认同。

  129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中国的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究竟有多少?129家——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给出了这一数字,这其中“从事跟艺术相关的基金会还有数10家,跟文化相关的就会更多一些”。

  从发起方来看,有政府部门发起的,也有民间发起的,也有艺术家名人发起的,也有名人后代发起的。从地域来看,北京最多,达到45家。

  从时间上看,2014年艺术类基金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2013年、2014年这两年之内大概出现了五六十家各类文化艺术类的基金会。

  对此,程刚表示,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表现,它是推动艺术本身发展的助推器。

  “我们为什么要做文化艺术?因为大众的福利除了生存的需求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精神的需求。”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力强调。

  “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以外,大家也都在关注精神领域的需求。”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的执行理事长楠楠也持类似的看法。

  “人的充分的、均衡的发展应该包括身心、知识、道德、审美能力的发展,而现在的发展观是急功近利,特别强化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道德、审美、价值、身心各个方面非常欠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杨澜在2014年底发起成立了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

  作为峰会发起方,崔峤则强调:“我们的工作是建立在对大众生活基础的理解上,就怎么丰富大家的生活内容,实实在在地去用艺术、文化来丰富生活这个出发点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艺术服务大众

  不断涌现的艺术基金会究竟在干什么呢?从服务对象来看,呈现出大众化和精英化的两级分化。

  所谓大众化,着重关注的是艺术愉悦、教育大众的功能,例如孩子的艺术教育、文化艺术走进大众、文化艺术扶贫济困等。

  在这方面,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十分典型。据缪力介绍,基金会近几年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岸交流、走进校园活动,文化艺术走出国门的交流活动,扶助农村学生的艺术教育,资助群众文化艺术公益活动等项目。

  “我们感觉到文化艺术对于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公益基金能为文艺实践提供沃土良田。”缪力强调。

  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对孩子开展的艺术教育则是另一种典型。“我们最开始的口号就是‘让艺术成为孩子终身的朋友’,我们聚焦的人群是缺少机会的青少年。”杨澜表示。

  据她介绍,基金会搭建了一个公益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链接着打工子弟学校学生、老师、家庭、艺术志愿者。目前,基金会的艺术教育已经覆盖了北京的19所打工子弟学校,建设了9个少年艺术团。

  此外,2015年基金会还将通过和全国福利院系统的合作,让福利院里更加弱势的、更加没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教育的孩子们,能够通过艺术教育感受到一种更加完整的人的发展,同时能够起到一种心灵的治疗和沟通的功能。

  资助艺术机构与艺术人

  与开展大众艺术服务不同,精英化取向的艺术基金会更关注艺术行业的发展,他们的资助对象主要是艺术机构和艺术人。

  成立于北京的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关注的领域就仅限于当代艺术。成立一年来,基金会举办了介绍年轻艺术家的新艺见讲座,支持了由艺术策展人发起的非营利艺术机构,资助并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外滩美术馆合作,支持艺术家创作出版,此外还为艺术家出国参展提供费用。

  何宝容是香港K11艺术基金会的理事,据她介绍,她所在的基金会则是致力于提供一个本地和国际性的平台,给中国当代的艺术家,可以把他们的作品推到全球,影响他们的发展,为此他们跟其他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在2014年合作了一系列展览活动。

  举办论坛,资助开展艺术研究也是艺术基金会的关注重点。

  已经成立25年的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就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据基金会秘书长吴宁介绍,资助艺术活动、资助展览、资助出版是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方向。

  目前,基金会已经收集整理了吴作人、徐悲鸿、萧淑芳档案,初步编辑了他们的年谱,每年还举办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

  基金会还申办了艺术史界的奥运会世界艺术史大会,为了2016年大会顺利在北京展开,基金会开展了大量筹备工作。“我们实际上是希望能够借大会之际,促进整个中国艺术史界水平的整体提高,尤其是培养年轻的艺术史专家。”吴宁强调。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