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应该与公益同行时间:2015-02-04
生活中,公益仿佛被格式化。人们以为公益就是一笔捐款,或是前往偏远的灾区,或是走向穷困的家园,或是走近残疾者的身边。其实,公益不一定非要跟物质联系在一起,是可以超越物质的。一次巨额的捐助固然令人感动,但公益不只是募捐金钱,而是需要爱与投入。比如慈善就是一种“心”的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高雅艺术与慈善文化一样,起着塑造人性德行和内在“真善美”的积极作用。人格的荣耀若能获得完美取向,则会凝结成一种坚固的文化信仰,从而为现代企业和社会建立终极的心理支撑。 随着当代艺术市场的不断火爆,艺术家做慈善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噩耗袭来之时,艺术家们纷纷捐赠作品进行义拍、义卖,加入各种慈善活动;几年来,艺术家们对于慈善事业的参与越来越多,为贫困山区、灾区的孩子们进行捐助也逐渐成为艺术家们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艺术家投身慈善事业,就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当然,一个艺术家首要的社会责任是创作出好的作品奉献给这个社会。慈善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一种力所能及的行为,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而公益的核心是唤醒,只有唤醒了民众的爱心、公益心,现实中才会有更多真善美的行动。 在这个以市场为导向,兴于炒作的时代,艺术家做慈善的目的不免被质疑。但可以见证的是那些在国家和人民遭受危难之时伸出援手的艺术家,他们兢兢业业,坚持不懈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默默奉献着;更不能忽视那些不为名利,常年默默无闻为公共艺术收藏低调捐献毕生艺术精华的艺术家。当然,做慈善和办企业一样,需要管理的艺术,需要透明规则的程序,需要有效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长期高效地造福社会。 当慈善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从善如流就会成为可能,慈善也就不再是企业家、官员、名人的小众行为,而是人性深处善的觉醒、爱的呼唤使然。慈善并不是有钱、有权人的专属,慈善人人可为,尤其是艺术家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