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江汉区“微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时间:2014-08-27
昨日(26日),江汉区唐家墩街马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里,“放学来吧”照常早早开了门,内设的“来学习吧”、“来乒乓吧”、“来阅读吧”、“来动手吧”四大服务空间里,大学生志愿者陪伴着十余名孩子学习和玩耍。设立暑期“微课堂”,解决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正是江汉区各街道实施的一项惠民新举。 专题民主生活会后,江汉区各街道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问题作为立行立改重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所需所盼,从小事做起,通过搭建“微课堂、微养老、微心愿、微基金”等服务平台,将“微服务”送到居民群众家门口。 设立“微课堂”,构筑暑期“安全岛”。街道主动对接教育、团委等服务资源下沉,组织各社区征集大学生、退休老教师等多方志愿者,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办暑期托管班,有效解决了上班族子女暑假无人照料的后顾之忧。 设立“微基金”,爱心互助暖人心。街道对社区“两长四员”、志愿者、义工等为居民群众提供的关爱服务、志愿服务,进行采集、核实并计算积分,存入“爱心存折”,储户用存折里的积分可兑换相应的物质援助或接受志愿者服务,形成“奉献—积分—回报”的爱心链条,使志愿服务得到更好的认可和回报。老人可以通过辅导孩子功课等智力型志愿服务来换取家政服务、陪聊服务,家庭困难户则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来兑换大米、油等物质奖励。“爱心微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吸引5万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 认领“微心愿”,扶贫济困解难题。街道广泛开展征集困难群众“微心愿”活动,组织在职党员认领并为群众“微心愿”圆梦。家住唐家墩街工人新村社区的残疾居民徐祖峰赖以代步的轮椅坏了,却因家境困难无钱购置新轮椅。他的“微心愿”发布后,很快被辖区共建单位的党员认领,一周内就将新轮椅送到了徐家。仅7月份以来,全区各社区就发布了新一轮“微心愿”1000余个,目前已被认领并实现的882个。 开办“微养老”,医养结合“暖夕阳”。常青街、汉兴街、民权街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康复养老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老年病人提供“医养融合”式的养老服务。同时,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为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免费配餐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