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宜昌市慈善总会会长、宜昌市政协原主席李泉时间:2017-05-11 ——记宜昌市慈善总会会长、宜昌市政协原主席 李泉 他是一位从宜昌市委副书记岗位退下来的老干部,后在市政协任主席,一生清廉,两袖清风。2007年,他接受市委的安排,兼任宜昌市慈善会会长。他就是宜昌市慈善总会会长、宜昌市政协原主席李泉。 10年来,李会长始终把慈善事业当作晚年生活发挥余热的最好选择,用“慈善之心”、 扶贫济困服务家乡人民,诠释着晚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10年,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李会长都把慈善事业当作份内之事,倾心尽力,从不松懈。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市民政局和慈善总会同志们共同努力下,全市企业家、慈善家、艺术家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慷慨相助, 10年累计捐赠善款善物达13.2亿元,直接救助困难群众56万人次。宜昌慈善事业进入湖北省同等城市前列,荣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光荣称号。 热忱慈善事业,矢志不渝地践行 很多领导退下来之后,选择过着悠闲自得的安逸生活。但是李会长却老骥伏枥,爱心不已,毅然选择了慈善事业。 2012年,他从市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由于他在宜昌市委副书记岗位上长期分管经济工作,退休后市内外好几个企业要请他担任顾问,开出的年薪也不低,有的直接把“聘金”背到家里来了。但是,李会长对他们都是三句话:一是感谢他们的信任。二是企业需要我帮忙并且符合规定的,我将一如既往。三是不到任何企业任职,不拿任何企业的报酬。 当时,市慈善总会准备换届,市委要求李泉继续担任会长。李泉认为,慈善事业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是一项令人快乐而健康的事业,更是一项值得人们全身投入的事业。因此,他欣然应允了。在李会长的带领下,他们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宜昌成为了一座慈善爱心流动的“爱心之都”。 慈善是爱心的传递,做慈善是没有终点的接力 问起李会长做慈善的初衷,他告诉记者,他开始参与慈善工作是出于感恩。据李会长回忆,他幼年时家境不好,母亲常年有病,全家6口人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支撑,生活拮据。庆幸的是,在他读书时遇到两位爱心老师。他读小学正是3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匮乏。当时,国家为了保证师生的营养,会给每名师生每天额外发一个饼子。班主任吴瑛老师看到他身体瘦弱很心疼,每天把自己的饼子留给他吃。还有不少同学把自己的早点分一点给他,一个馒头,或者半根油条。 吴老师和大家的关爱,帮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也在他的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吴会长告诉记者,12岁的那年冬天,他穿着单薄的棉衣到教室上课,嘴唇冻得乌青。班主任冯素华看到后把他带到学院街缝纫店,做了件厚厚的新棉袄。这件黑色的中山装棉衣,温暖了他大半辈子。也正因为他曾经得到过很多爱,所以他满怀感恩之心,想努力回报这个社会。 后来,他无论是下乡还是进厂,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都没有忘记感恩两个字。1992年除夕,他陪同市委书记到福利院慰问时,见到了曾经为他照顾过孩子的邻居张婆婆。老人孤身一人,难得碰到一个熟悉的人,见到他时非常高兴。吃过团年饭,临走时张婆婆依依不舍地问道:“你明年过年还来不来?”目睹老人满怀期待的眼神,他爽快地说:“明年还来。”以后,每年除夕他都要到福利院去看望老人们,和他们一起吃团年饭,并送上两千元慰问金(私款)。2012年他退休了。那一年的除夕上午,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老人们都以为他退休了就再也不会来了,便提前放完鞭炮准备吃团年饭了。当他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一个个拉着我的手说:“我们还以为你今年不会来了。”李会长说:“只要我走得动,我就一定会来陪你们一起吃团年饭!”到现在为止,除一年因为在北京儿子家过春节请人送去慰问金外,年年坚持与老人们一起吃团年饭。 公益是和谐的希望,做公益要成为自觉的习惯 李会长认为,慈善虽然是扶危帮困,是建立在志愿基础上所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但实际上是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慈善工作,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是大有益处的。因此他要求市慈善总会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抓得实一点。让更多的人自觉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人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 5月13日,李会立即召集市慈善总会开会研究救援灾区的工作,向全市民营企业发出倡议书。5月16日,一场声势浩大的慈善晚会在夷陵广场举行,这场晚会设立了8个捐赠点,现场募集80多万元现金和2300多万元支票。那几天,在一个个捐赠点上,他被那个拄着双拐往捐赠箱投下一迭钱的残疾朋友感动着;被那个被母亲抱着往箱中投钱的孩子感动着;被那些主动打来电话要求捐钱的企业家感动着;被那些不取分文为晚会义演的演职人员感动着……他每到一处募捐点,都率先投下自己的一份爱心款。 宜昌的慈善爱心之火被点燃,千千万万的宜昌人汇入救灾的爱心队伍中。在那次轰轰烈烈的赈灾活动中,这座仅有400多万人口的城市,先后有300多万人次加入爱心慈善捐款的行列。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超过亿元,创下了宜昌救灾捐赠史上的最高记录,捐赠总额位居湖北省前列。这次活动,见证了一次善心大展示,看到了大爱宜昌震撼人心的慈善光辉,感受到了社会和谐的伟大力量。 着眼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营造大慈善环境,让社会处处充满慈心大爱,是他在市慈善总会会长岗位上致力追求的最大愿望。宜昌市委对慈善事业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专题听取慈善工作汇报并研究慈善工作。10年来以市政府的名义先后出台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8个规范性文件,建立了以市政府名义每年表彰慈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制度。他们坚持把慈善作为宜昌城市发展内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先后举办了三届“大爱宜昌”慈善晚会,大力宣传慈善活动成果和慈善先进典型,在宜昌社会奏响了“大爱宜昌”的主旋律。 让社会和群众享受到慈善的阳光,让城乡困难群众能够得到慈善救助,更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为社会公平和谐作出贡献,是他始终追求的目标。这些年来,宜昌慈善根据社会发展和困难群众的需要,在社会建设和困难群众最需要的领域打造一批又一批有特色的慈善项目,惠及了不同的社会群体,为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2009年,宜昌慈善总会设立“大病关爱救助”项目,创立“大病关爱基金”, 7年来共为473名大病患者总计救助1836多万元。2016年,针对贫困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校学生课外读物少的问题,宜昌市慈善总会研究决定创立援建“爱心图书室”项目动员爱心单位捐赠近70万元资金购买36000多册图书,援建了15个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的图书室,给贫困学子送去了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近三年来,为服务全市的扶贫脱贫攻坚的工作大局,市慈善总会适时规划“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资助”项目,共募集资金3200多万元,资助21个村建立了村民活动中心,解决了36个村共26000多名群众饮水难等实际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李克强总理呼吁 “创造公平必须刻不容缓”。作为一座城市的慈善总会,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人人积善成德,努力创造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纯洁是慈善的本质,老干部要放下架子做慈善 慈善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认为,慈善的本质是向善,还应该有纯洁。所谓纯洁,一是不能搞形式主义,二是不能图名图利,三是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放下架子很重要,只有放下架子,才能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心系慈善,至死不已。 他曾长期担任市级领导,在职时到企业是指导工作,现在到企业是“化缘”,这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放下架子,丢掉虚荣,真心实意地宣传慈善,做好慈善。 其实,企业的同志们都很支持,他先后动员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化集团、鑫鼎集团、稻花香集团等一批当地的知名企业,建立了宜昌 “爱心企业联盟”;他率领慈善团队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能力有限、爱心无限”的慈善情怀,号召全市社会各界和群众广泛开展有组织的慈善公益活动,使宜昌市社会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目前已注册达120多家,城乡群众之间的爱心互助活动也十分活跃。近年来,李会长一直在宜昌推行大慈善的概念。宜昌有多个慈善机构,慈善的面非常广。李会长认为,做慈善要不分你我,要通过不同渠道,实现共同的目标,人人皆可行善。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去行善。这就是慈善事业的意义所在。 依法依规管好用好慈善款物,让慈善款物在惠民上发挥最大效益,确保慈善的社会公信力,是做好慈善的基础工作。慈善机构是一头连着爱心者一头连着有难者的服务平台,管好用好慈善款物是大仁大义,决不得有半点差池,否则,就是天大的失职,就会失去社会公信力。李会长要求市慈善总会全力推动“阳光慈善、透明慈善、诚信慈善”建设,以爱心和责任管好用好善款善物,不得出任何问题。近年来市慈善总会先后建立完善了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一系列制度,对钱物“管”和“用”的每一个环节都作出了严格规定,把每一分钱、每一件物都纳入了规范管理的笼子。同时,督促市慈善总会全方位加强善款善物管理的监督,每年都聘请合法的审计机构对慈善总会的账目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度财务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做好慈善工作,不仅要放下架子,还得不计名利。 10年来,李会长坚持不取报酬。但是,党和政府还是坚持给了他很高荣誉,先后获得“全国慈善公益事业最高奖——中华慈善奖”,“湖北省最具爱心的十大慈善行为楷模”称号。2017年,李会长已进入古稀之年,按照中央规定不再继续担任会长职务。李会长表示,他将离职不离“慈”,继续做慈善,继续关注宜昌慈善事业的发展,为宜昌慈善事业的发展倾心尽力! 我们相信,李会长的事迹必将一直勉励我们,宜昌的慈善事业必将薪火流传取得丰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