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秭归县易地扶贫搬迁把幸福生活“搬”出来时间:2017-01-27 宜昌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将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一户不落,一个不少,在脱贫攻坚、推进共建共享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围绕这一目标,我县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着手,通过科学规划选址、配套后扶产业、经营主体带动,让搬迁户在新居喜迎新生活。 时值隆冬,在秭归县郭家坝镇庙垭村御蜀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里却是一片火热的忙碌景象。合作社与该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相隔不到50米,这里成了搬迁户的致富新乐园。易地扶贫搬迁户谢永大告诉记者,以往自家山高路陡,致富无门,想挣钱就得外出打工,一年忙到头也存不下多少钱。如今出门就能上班,收入也高了不少。 谢永大说:“在这打工的话一个月可以挣个两三千元钱,再一个我们自己的土地又跟(合作社)签订有合同,种植药材,像我们种药材一亩地最少收个三四千元,那比以前强多了。”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与合作社联姻,在秭归县并非巧合。为了让搬迁户与村镇优势资源实现共建共享,该县出台了金融奖励政策,对承担扶贫责任的涉农经营主体实施高额免息贷款,让合作社和搬迁户成为共铸致富梦的产业合伙人。 御蜀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从奎说:“68个搬迁户进入我社以后,我社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2820亩增加到了现有的3320亩,中药材产值预估增幅可达30%,合作社与搬迁户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通过产业的高同步配套,在搬新家与置新业之间“划等号”,这是秭归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在配套产业扶贫上,秭归县将优势资源优先配套给搬迁户,通过贷款支持村里的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同步发展。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承担了50个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向兰祚就是其中之一。扶贫没有直接给她现金,而是重在扶志斩穷根。 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万祥说:“给她投资苗子,把它补植成成园茶,要她到我们茶园里做工,增加劳务收入。” 向兰祚说:“鲜叶挣了3500元钱,猪卖了6000元钱,打工挣了4200元钱,一共挣了1.3万多元钱。” 秭归县探索出了“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家+贫困户、党员干部+贫困户”的“N+贫困户”扶贫模式,让每个贫困户都能找到致富帮手。在这种模式下,有120多个贫困户的九畹溪镇峡口村,一年可脱贫销号90户。“N+贫困户”扶贫模式,得到全县100多家企业及合作社的积极响应,100多名企业家和8000多名党员干部也分别与贫困户结成对子,户户都有责任人。 产业领跑、共同致富,让秭归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2016年,该县超额完成了省、市易地扶贫搬迁计划。 围绕“坚持靠近中心村、集镇、旅游区、产业园”和城区“五靠近”安置模式,眼下该县已提前谋划好了2017年的扶贫攻坚路。 秭归县副县长宋俊华说:“2017年,秭归县将以18个村为主战场,以2.5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全力实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保障救助、教育扶智、金融扶贫等脱贫工程,着力补齐脱贫短板,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提速、提质、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