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中国好人”沈胜文为代表的社区居民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倡议居民弘扬长征精神。
9月27日上午,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社区的居民、党员、抗战老兵等2000余人参加了升旗仪式。5名社区代表围绕“我们如何爱国”,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爱岗敬业,坚守社区民警这一平凡岗位,就是对爱国的最好诠释。”在国旗下,“中国好人”沈胜文说。2004年,沈胜文从部队转业,分配到百步亭派出所先后担任怡康苑、文卉苑责任区民警。12年来,沈胜文敢抓敢管、打击犯罪,守护社区居民一方平安。他主动请缨接管武汉最大的廉租房聚集区——文卉苑社区,将一个问题和困难重重的“包袱”社区,治理成了无大案要案、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无有影响群体性事件的安全明星小区。2015年6月,沈胜文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自找麻烦” 接下“武汉最复杂小区”
早在2013年,沈胜文就已经是个有名气的优秀“片警”了。他所负责的康和社区,组织起了9个退休老党员义务巡逻,发展出120多人的治安志愿者队伍。小区的治安群众基础越来越好,一切工作都是如此轻松惬意。
然而就在这年8月,他突然作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主动请缨到百步亭小区文卉苑。文卉苑由6栋经济适用房和9栋廉租房组成,已入住3129户,其中廉租房多达2669户,是武汉市目前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聚集区。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员187名,更不提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空巢老人和低保家庭的数目了。庞杂的人员构成,使社区里的治安管理难度显而易见。刑事案件、狗患、火灾隐患、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这些问题层出不穷,但沈胜文依旧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文卉苑。

沈胜文与社区居民在一起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敢打敢管 破案比刑警还要多
留在文卉苑以后,麻烦事儿接踵而来。沈胜文就每天7点准时出现在社区大门口,深更半夜警务室还亮着灯,社区内外的贼手频频想伸,几乎没人敢伸,伸了就会被捉。他还超前性地做了平安建设管理措施,联系物业安装了150个防攀叉、刺,每个管道涂抹黄油。在原有50个监控探头、60对红外对射的基础上,新增探头15个,红外对射12处、巡更点20处。从他接手文卉苑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以来,社区里只发生了1起入室盗窃案。
沈胜文还记得社区里有个外号叫“一撮毛”的人,“一撮毛”原名朱某,家住文卉苑210栋,40多岁,瘦高个,发型奇特,头顶只有“一撮毛”。他曾在武汉多个小区当保安,有一次他主动找到沈胜文,讲述自己工作的“光辉历史”,想请沈胜文介绍他到高档小区世博园当保安。沈胜文看他油嘴滑舌,没有答应。
去年8月份以来,文卉苑连续发生了两起盗窃电动车的案件,视频中看到一位男子,他不是戴着帽子,就是穿着雨衣,根本看不清他的面部特征。很快,第三起案件又发生了,这次嫌疑人太胆大了,竟然连帽子都没戴,视频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撮毛”!“是他!”沈胜文惊呼。
随后,沈胜文以“家里着火了”为借口,将朱某顺“骗”回小区,将其抓获。朱某顺后来交代,他当保安只是“幌子”,为的是在夜深人静时盗窃。在朱家,除了若干加油卡、银行卡外,沈胜文还查获了两把手枪,及时消除了涉枪隐患。
到文卉苑两年,沈胜文还先后查处了刘某、万某吸贩毒窝点,送强戒处理18人;破获王某系列拎包盗窃案和胡某系列盗窃电动车案,刑拘6人。“沈警官”的名声逐渐传开,跨省的案件一旦涉及到百步亭,当事人都会找到沈胜文求助。在他们心中,沈警官就是平安的保障。
伤痕作勋章 洒热血换民心
为了维护社区里的安全,沈胜文也没少吃苦头,被打击报复、被精神病人误伤……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痕。小区里患有精神疾病的赵康华曾多次纵火,有一次她又蹲在火堆旁,一边用木棍挑火苗,一边念着“咒语”。沈胜文在扑灭火焰的时候,竟遭到了赵康华的袭击。她找来一根铁质拖把杆,冲上前朝沈胜文的脸上、后背连抡两下,拖把杆顿时断成了两截,她还对着沈胜文一顿乱抓,导致他的警服被撕破,胸前及手腕多处被抓伤;待控制住赵康华,沈胜文才发现自己的鼻梁骨被拖把杆打骨折了。

沈胜文入户倾听居民需求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十几年前赵康华经商时曾经风光一时,但丈夫刘力突发变故,欠下巨额外债,为还钱两口子将房产变卖,无家可归,赵康华的母亲去世她都没有回老家奔丧,为此她精神失常,一犯病就点火烧东西。沈胜文虽然被打伤,但得知这些情况后,又十分同情,决定定期走访,还帮她办好了“精神残疾鉴定”,让她能定期享受救助补贴。如今,赵康华已基本与正常人无异,经常笑眯眯地跟旁人说:“沈警官,真是好人!”
心系居民 为幸福家园撑起一片天
“沈警官的医保卡都被我们用了。”走在社区院子里,有的居民会主动上前来拉家常。不论是谁,只要听说他们病了,沈胜文就悄悄地买了药递到他们的手里。
10年来,他受各级表彰的奖金有数万元,没有一分钱揣到他自己的口袋里。不是拿出来给夜巡的安保队员作奖励,就是这个一百、那个几百地花在困难群众身上了。社区里的“阳光家园”每天都有一群困难居民在一起做手工,沈胜文就为他们联系上了义乌的手工艺工厂,让他们挣点钱补贴家用。每年年底,他还要自掏腰包,买肉买菜,组织居民民群干一起包饺子,安排挨家挨户送给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这些年来,沈胜文的白发不知道添了多少,但他还想着办法,策动以前的战友和自己的家庭。如今,他的战友聚会已经成了为社区帮扶结对的大会,妻子岳群也经常来社区里帮助他处理事务。
为了提高治安、惠民的效率,老沈还跟上时代,玩起了“互联网+”警务。沈胜文总说:“警力有限,民力无限。”他的微信里全是小区治安志愿者的群聊,有了什么状况,在群里发条消息就能一呼百应,警民协作打击犯罪。通过他创办的“平安文卉苑微防范”、“平安文卉苑微物管”、“平安文卉苑微志愿”等等,群众每天刷刷屏,就能收到安全防范提示,这种“互联网+”工作逐步成为沈胜文联系群众的“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