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武汉市吹响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复兴“大武汉”的壮丽画卷正在展开。在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江岸区不断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建立江岸区养老大数据中心,打造完善区级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志愿者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为老服务质量。重阳节前后,武汉江岸区开展多场敬老孝老活动,让全区老年人感受到老年生活的幸福与美好。让他们在夕阳年纪,依旧能感受生命之美!
惠老政策落实处 增进16万老年人福祉
近年来,武汉江岸区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稳步创新,积极开展为老、惠老行动,弘扬敬老、爱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进江岸区老年人的福祉。

武汉市举办“我陪外公外婆”逛江城活动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十二五”期间,江岸区认真落实敬老优待政策,将温暖送到老年人手中。仅2015年办理新证11099人,年审10466人,遗失补办3807人;受理各类高龄津贴申报共25737人,每年完成3000万元左右的高龄津贴发放;开展居家养老护理服务,71名生活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全年365小时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近千名9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区级政府居家养老护理“双送”服务(即送护理服务、送意外伤害保险),全年财政支出费用近800万元,江岸区“双送”服务惠老政策为全省市城区首创;从2012年起,每两年一次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关注老年人群体身心健康。敬老优待政策惠及全区16万余名老年人,增强了老年人幸福感。
全区建成社区、街道、区三级受理平台,覆盖了全区137个社区,为全区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配置“一键通”手机。吸纳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社会团队336家,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助餐应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全区已建成服务中心(站)99所并投入使用,中心(站)内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身康复器材、文娱设备、图书室;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办理场地意外伤害保险;为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提供运营经费。全区社区服务站增设“养老服务”窗口,建立社区老年人信息库。全区已有各类养老场所122家,养老床位数达到7434张,实现了每百名老人拥有5张床位的目标。
3年建40个老年宜居社区 老人幸福生活在社区
9月27日,在武汉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暨市政协3号建议案办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与会者参观了江岸区四唯街道袁家社区和六合社区,两个老年宜居社区的设施、布置既温馨又实用,打动了不少参观者。

福利院工作人员贴心照料老人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在袁家社区内,以“福乐袁家”为创建主题,打造出漫步人生、天伦区、健身区、怀旧角、温馨角、便民区六大养老功能区域。在社区新建设的公共区域——袁家福乐园里,孩子在滑滑梯上玩耍,老人坐在花坛边经过圆角处理的木质椅上。老人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在小区地面,专门铺设了黄色的斑马线,上面标有“注意老人安全 车辆减速慢行”的提醒字样。在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内,设置有全市首个社区怀旧室和阿尔兹海默症康复室。这里布置了老旧的缝纫机、28式自行车、老的开水瓶,还有墙上的老照片……让老人们在此回忆往昔。
在江岸区六合社区里,老居民楼三楼和五楼楼道都加装了楼道壁椅。在老旧社区,爬楼梯对老年人而言是一大难题,而这些加装的楼道壁椅能让老人在爬楼累了的时候休息片刻。此外,社区还为一批空巢老人的卫生间做了适老化改造,配备了洗澡椅,加装扶手等,还配备了报警铃。
今年以来,江岸区不断完善为老服务工作,积极创建老年宜居社区。创建过程中,江岸区注重硬件投入与软件提升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近期创新与长期创建相结合、老年宜居与养老发展相结合,以创新理念为抓手,丰富宜居社区活动内涵,在创建中注重体现孝老文化元素、孝老服务元素以及孝老活动元素。
截至目前,江岸区已有袁家社区、六合社区、惠中社区、花惠社区等9个“老年宜居社区”;到2018年,全区将有40个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标准,将初步建成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宜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的老年友好型城区。
“志愿服务孝老月” 心贴心守护老年人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为李佐安老人过94岁生日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9月21号,是百步亭社区李佐安老人94岁生日,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带着精心准备的蛋糕上门为老人庆祝生日。大家为李爹爹点生日蜡烛,围在他身边唱生日歌,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感动地说:“志愿者对我们老年人真是太贴心了,活到这个岁数还有你们的关照,真是我这个老头子的福气!”
2012年江岸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打造“志愿者之区”目标。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104902名,社区志愿服务队749个,五星社区志愿者16名,四星社区志愿者1名,三星社区志愿者340名。庞大的志愿团队中,有许许多多贴心、温暖的志愿者,他们加入到孝老服务活动中,主动上门照料老人、帮老人打扫清洁、陪老人聊天舒缓心情,传播尊老、爱老、敬老文化。

尊老敬老从小抓起,江岸区组织小学生为老人送饺子。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江岸区文明办、民政局、团委等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孝老月”活动,仅上半年就集中组织全区500余支志愿服务队和130多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以高龄、特困、空巢、失能老人等为重点,通过探望慰问、文艺演出、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服务。
为使孝老活动常态化,在江岸区民政部门指导下,江岸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立了江城义工联,义工联在社区设立“孝老义工站”,由义工和志愿者轮流值班,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孝老义工站”下设社区孝老义工队,招募孝老助老义工,培养有爱心、能奉献、素质全面的志愿者队伍。每个孝老义工队下设志愿服务队、医疗保健队、文娱活动队3支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各类上门服务。同时义工志愿者与社区困难老人结成帮扶对子,解决老人实际困难。
下一步江岸区将打造“义工学校”,培训志愿者为老服务专业技能。此外,还将积极促进社区“养老互助会”成立,发动居民各尽所能,以养老互助形式,倡导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服务、老人子女为老人尽孝、老人之间互助互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