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忙了大半辈子,到了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武汉的老年人们却不道桑榆晚,志愿服务彩霞满天!他们或用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发挥余热,帮助他人;或者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穿梭在社区的角角落落,开展邻里帮扶等便民服务活动,义务监督市民的的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生活新方式……他们正用自己的力量,传递正能量,打造“美丽夕阳”新风景。
退休不退志 老亦有所为 
“ 老有所为”,这是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的要求和愿望,他们希望用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武汉,这样的老人们不胜枚举,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坚守了一辈子,却都在回归家庭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挑战“全能志愿者”,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文昌植:“民间湖长”护湖忙
武汉市号称“百湖之市”。近年,一些违规破坏湖泊的行为时有发生。2012年,武汉市全面推行“湖长”制,除了93位“官方湖长”外,每个湖泊还有一位热爱湖泊的志愿者担任“民间湖长”。文昌植就是其中一员,今年63岁的他,在汉正街经营多年。5年前,他从生意场上“退休”,让两个儿子接班,自己志愿当上月湖的民间湖长。

武汉月湖的“民间湖长”文昌植(右)与志愿者在岸边巡湖。图片来源:新华社
“因为喜欢钓鱼,并且经常在汉阳月湖边钓,所以对月湖特别有感情。”文昌植回忆说,很多次钓完鱼离开时,就看到湖里和岸上都有白色垃圾,看着心里很不舒服,于是就绕湖走一圈,把能捡到的垃圾都捡走。
如今,他每天都会去月湖“巡视”,发现有人丢垃圾就上前制止,看到垃圾也捡起来,“在月湖钓了那么多年鱼,也该为它做点儿事了。”文昌植当时想,年纪大了,总还要发挥点作用,大的做不了,看好一个月湖,无论是精力还是情感都做得下来。
邹道毅:武汉最早登记捐遗志愿者 动员全家捐遗
邹道毅是武汉市最早登记的遗体捐献志愿者之一,早在16年前,武汉开始接受捐遗登记时,邹老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一决定,直到现在仍不后悔,还发动全家捐遗,其堂妹和堂妹夫等5人已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92岁的姑姑已捐献遗体。
“我们是全部捐献,只要对社会有益,怎样用都可以。”邹老表示,无偿捐献遗体,首先自己要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同时还要耐心做好家人的工作,能正式办理手续很不容易,正式登记,那是人生跨出了很大一步。
赵振声:老军医19年义诊600余人
赵振声入党60年,曾作为军医参加抗美援朝。1997年,退休后的他搬到青山区钢花村街南苑社区,就加入了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他自费买来药品、注射器、针灸用针等医药卫生用品,穿上白大褂、背着小药箱,穿梭在社区各个角落,深入居民家中义诊。

赵振声(右一)到居民家中义诊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19年来,赵振声累计为社区600多人义诊,上门出诊300多次,不仅分文不取,自己还垫付了1万多元医药费。“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履行党员义务,无私奉献,为社区建设出力。能为群众服务,我感到自豪。”赵振声说道。
朱凤清:成立“抱抱团” 温暖困难家庭
提到“抱抱团”,人们想到的是年轻人的时尚秀。湖北武汉百步亭社区也有个“抱抱团”,它是一群爱心姐妹组成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队长朱凤清,今年62岁,2012年初,她成立“抱抱团”帮帮邻,帮助社区里重病居民度过人生最难熬的日子。

朱凤清(一排左二)和“抱抱团”帮帮邻志愿服务队参加学雷锋活动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2012年,温馨苑506栋陈婆婆患乳腺癌。此时,陈婆婆的小外孙才几个月大,女儿又外出打工。这一病,家里乱了套。了解这一情况后,朱凤清与社区志愿者杨景霞、卢瑞珍等人主动上门帮助陈婆婆,陪陈婆婆去医院打针、化疗、住院,一陪就是半天时间。为了照顾好,她们便排班轮流服务。朱凤清萌生了一个想法——要用志愿者火般热情温暖最困难的居民——成立“抱抱团帮帮邻”志愿服务队。
就这样,“抱抱团”成立不到2年,成员从起初四五人发展至今天的40多人,服务了不少特困家庭,朱凤清深刻感受到,对于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癌症患者等人群来说,他们最困难的,是身边缺少温暖。令朱凤清欣慰的是,在“抱抱团”的感召下,社区涌现出一批批温暖的人,他们愿意把身边的困难人群当家人,付出一份爱。用朱凤清的话讲,就是“志愿者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他们每人贡献一点热,聚成热火,聚成阳光,温暖社区特困家庭。
抱团献余热 志愿服务暖人心 
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始终活跃着一支支生气勃勃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虽然都已年过花甲,但依然英气勃勃,精神气儿十足,采取一切适于自身情况的方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点点滴滴、默默无闻地做好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义务奉献的身影。
长江上用生命守护生命
每天早6时到晚9时,一群平均年龄55岁的志愿者,默默守望在武汉两江四岸,施救溺水人,劝阻下水人,迄今已6年。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却主动肩负起在武汉长江、汉江志愿救援溺水者的工作。虽然队员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他们的救援能力不容置疑,能在每秒三四米流速的江水中,30秒内救起落水者。
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们正在进行救援演习。图片来源:新华网
2014年10月25日,3名青年在王家巷附近溺水,64岁的队员陈忠贵,在救人过程中不幸遇难,成为迄今唯一一名牺牲的队员。“没有顾虑,没有害怕,送走老陈,大家救人的脚步更坚定了。”常务副队长张建民告诉记者,救援队人数由600人扩张到1100多人,相当于5年扩大了10倍。“岸上救生优于入水救生”、“器材救生优于徒手救生”……这些黄金法则,是长江救援志愿队培训课上的必背内容。“老陈走了,我们更追求科学施救,盲目的见义勇为不可取,要勇为,更要智为。”俞关荣说,最大限度减少溺亡事故,是这支队伍永恒的目标。
社区“拐杖环保队”向烟头宣战
王德云老人今年87岁高龄,是一名老战士,退休后入住百步亭社区,成为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大军中的一名优秀志愿者。2005年,他发动社区30多位老党员、老战士组成“金拐杖”环保队,坚持在社区捡拾垃圾,保护社区环境。

“金拐杖”环保队的队员们在公园开展志愿活动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由于“金拐杖”环保队的队员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天天弯腰捡垃圾对腰部造成了负担,为了提高效率,他利用拐杖和废弃的自行车钢丝,发明了一根既能拄着走,又能捡烟头和垃圾的两用拐杖,并将做好的拐杖送给其他热心维护社区环境的老年志愿者,这些拿到“武器”的老人们也积极加入了“金拐杖”环保队。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这根“金拐杖”已成功“升级”,拐杖前端由一根针变成了三根针,大大提高了捡拾垃圾的效率。“金拐杖”环保队也愈发壮大,目前社区有两百余位志愿者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九哥”守护平安家园梦
“我们几个老大哥,平均年龄六十多,志愿义务找事做,每天晚上来巡逻。加强防范好处多,坏人见我们打哆嗦,为民服务真快乐,一路巡逻一路歌。”

社区居民自发组成巡逻队在苑区巡逻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每当夜幕降临时,百步亭社区的吕新海等11位“九哥巡逻队”队员就会唱起队歌,开始在社区巡逻。他们便戴着红袖章,拿着手电筒,分班结伴巡逻,大事小事,事事都管。路灯不亮,就叫人来修理;楼道门坏了,就向物业报告;婆媳扯皮,就上门劝和。
这支全部由退休爹爹组成的志愿巡逻队,自2007年2月成立以来,不管刮风下雨,巡逻一日不辍。每当夜幕降临,如今“九哥哥”已遍及全社区,发展壮大为1000多名队员。
“六太别动队”举牌劝导倡文明
在武汉青山区南干渠社区,6位平均年龄超过79岁的老太,组成社区文明宣传队,几个月来坚持在社区宣传倡导文明理念,并用“举牌劝导”的形式纠正不文明现象,被街坊们亲昵地称为“六太别动队”。
这6位老人都是社区居民,年纪最大的84岁,最小的也有74岁。听说社区要招募居民志愿者宣传居住文明、倡导和谐生活后,6位常聚在一起聊天娱乐的老太太坐不住了。“当时我们一商量,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为街坊们做点贡献不是更好吗?”78岁的付彩芳便拉着解淑琴、雷桃香等几位老姐妹报了名。
起初几位老人们只是用定制了几块木牌,印上文明宣传口号,在社区转悠时举牌宣传,但是老太太们责任心很强,没多久就扩大了“权限”,每周一、周四,便会组织起来,按上午两圈、下午一圈的频率,围着社区转悠。除了社区里的不文明,社区周边出店经营、游商小贩露天宰鸡杀鸭等现象,只要老太太们看见了,都会举着牌子上前劝导。
武大银发志愿者相携夕阳红
在珞睿社区,有一只特殊的服务队。22名志愿者中,有4位80岁以上的老人,队员们平均年龄77岁。成立的短短9个月时间里,志愿者们对社区内的200余户老年人家庭进行了走访、帮扶。现在,提起这支服务队,社区的老人们都赞不绝口。

穿红马甲的银发志愿者上门看望老人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志愿者服务队的发起者,81岁的陈清介绍,珞睿社区内,居住的大多是武汉大学的退休教职工。这些老人经济有保障,吃穿不愁,而不少老人的子女,如今都在国外,或者忙于各自的工作,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空巢老人多,空虚的老人也多。”是社区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就像他自己,在武大做了50多年的后勤管理工作后,退休在家,一下子觉得失落不少。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后,他发现报名的不少都是以前的老领导和活跃在各个岗位的积极分子。有了服务队这个平台,老人们在一起制定章程、商量管理办法,上门走访帮扶对象。生活变得充实多了,也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可,同时接触到了不少老人,也从别人的生活中得到了不一样的感悟和启示。
银发志愿者治理高空抛物
高空抛物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不良行为。在武汉,活跃着一只老年志愿者小分队,他们专治高空抛物,在社区里受到了广泛欢迎。
刘智修老人是台北街有名的银发志愿者队伍领头人,街道社区的环境、噪音等大小事他们都会操心。在她的提议夏,社区发动群众力量,设立曝光板,一旦发现就曝光单元楼和房号,让左邻右舍知道是哪家住户不讲公德,“用这个办法,在心理上对喜欢乱丢的人有震慑作用,有些人宁愿罚钱不愿丢脸,这种土办法就很有用”。
高空抛物取证难吗?银发志愿者们不信邪,他们中有不少是热心快肠的门栋长,台北街哪个社区、哪个楼栋甚至哪一家是高空抛物的“黑手”,他们心里有数。“花莲社区城中村区域、武汉影城小区、台北二村都被我们锁定了”。为避免因监督高空抛物侵犯他人隐私,刘智修老人专门跑了一趟司法所,详细了解了怎么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成功拍摄取证,“我们准备在重点楼栋周边架设数码摄像机,志愿者轮班盯守”。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传统道德中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也好,现代志愿服务不可或缺的“助人自助”也罢,其本质都是一种共同体意识。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从“美丽夕阳”的身影中,反省自我,抗起志愿服务的大旗,加入到帮助他人的队伍中,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致敬“美丽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