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近1500个社区纳凉点适时启动时间:2016-07-26 为了让困难群众安然度夏,7月22日,武汉市民政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市近1500个社区纳凉点做好困难群众夏季纳凉工作。 社区纳凉点主要服务对象是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优抚对象、残疾对象、环卫工、农民工及其他家庭生活困难的群众。为了做好今年水灾困难群众的度夏工作,全市52个受灾安置点也同时开辟了纳凉点,并重点关注安置点的受灾群众、空巢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人员。 市民政局要求,社区纳凉点本着方便群众、就近纳凉的原则,除没有困难群众纳凉需求的社区外,每个社区原则上设置不少于1个纳凉点。设有受灾群众安置点的社区,可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增设纳凉点,满足困难群众纳凉需求。各纳凉点除开展棋牌、观看影碟、电视、读书看报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可组织居民自编自演节目,组织公安、消防、医务工作者到社区为群众进行防灾、防盗、医疗卫生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宣传,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和谐。 市民政局强调,全市各社区必须摸清辖区有纳凉需求困难群众底数,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避暑措施,提供人性化服务。充分利用标语、公示牌和告居民一封信等形式,告知纳凉点开放信息,做到家喻户晓。各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应健全纳凉工作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确保纳凉点的药品、卫生、消防等各项安全。切实加强纳凉点管理,规范服务公约,公布纳凉注意事项,实行专人管理、轮班制度。各区应结合社区实际,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引导服务对象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同时,市级纳凉取暖资金今年年初已一并下拨,市民政局要求各区民政部门在下拨纳凉经费时不搞“一刀切”,尽可能将纳凉资金重点向受灾群众安置点和老旧社区、困难居民多的社区倾斜。另一方面,为确保纳凉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目前市民政局已成立督导组,将适时对各社区纳凉点进行督导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