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爱在平凡中闪闪发光—来自蕲春县民政局救助站的报道

时间:2019-11-28     作者:湖北慈善公益网记者 詹钧名【原创】

——来自蕲春县民政局救助站的报道


湖北省蕲春县民政救助管理站,被称为是流浪乞讨人员的家。

有一种工作,没有体验过,无法了解到那种艰难;有一种眼神,没有见过,无法感受到那种渴望。面对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混身散发着腥臭味的流浪乞讨人员,恐怕大多数人看上一眼都会吝啬恶心,避而远之,可蕲春县民政救助人不仅没有回避,反而主动迎上前去,悉心做好服务。

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弱势群体,又是一个问题群体,他们有的披头散发、重病缠身;有的精神失控、行为失常;有的心理扭曲、性格怪异等等。无论多苦多累,多难多脏,除了个人隐私外,其他只要有困难,或临时受困的任何人向救助站求助,湖北省蕲春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都会热情接待好,服务好,都会用爱心,用行动去开启他们新的生活。

2018年5月,一个叫赵荣英的河南省女精神病人,流浪到了湖北省蕲春县张榜镇韩榜村,蓬头垢面,身上散发着腥臭味,蕲春县救助站接到求助热线电话后,立即驱车将她接回站后,为她洗澡,理发,换上干净的衣服,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等她吃完后,问她你怎在这里,送你回家?她嘟囔着一句也听不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凭着救助工作经验先和她聊天,一天,两天,通过十多天的耐心细致的引导和询问,她胆怯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和地址,仍是查无结果,但救助站工作人员没有泄气,为了让其早日与亲人团聚,工作人员反复看望查询、辨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信息积累、拼凑,终于把她的详细地址查询清楚。联系其家属,她的两个女儿和丈夫看到阔别十年未见的亲人时抱头痛哭。他的丈夫激动地说:没想到妻子因得了精神病走失十年了还能找到,真是太谢谢你们蕲春县救助站了!

去年寒冬,为保障街头无一名饿死冻死的流浪乞讨人员现象发生,救助站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夜,走街串巷,有一天在西河驿大桥底下桥洞里发现了一位女精神病人,衣服脏乱不堪,浑身恶臭,把她接回站后,站的女同表就赶紧为她清洗,并强忍着难闻的味道,把她洗得干干净净,换得漂漂亮亮的。

当大家晚上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电视节目的时候,周末在家与父母妻儿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节假日携妻带子游玩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与春节与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时候,可否知道,蕲春救助站工作人员,或许正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接待救助人员,或许正巡逻在大街小巷寻找流浪人员,或许在给流浪乞讨人员端送热腾腾的饭菜,或许正在给流浪乞讨人员送去厚厚的棉袄,等等。

2019年春节放假期间,当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蕲春救助站值班室接到一位热心市民打进的电话,说漕河大道红旗桥边有一个人睡在马路边。他们立即赶往现场,看到一名约50岁的男子睡在那里,一股臭味扑面而来,但顾不了这些,走近把那个人拉起来,并耐心询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可是那个人一问三不知,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断定那个人是精神病人或智力障碍人员,马上电话联系横车镇康宁精神病医院,将其送到医院医治。

2017年5月17日深夜,110带着一个小女孩来到救助站,孩子有七八岁的样子,白色的袜子已经变成了狗肝,裙子脏得不像话,头发都结成了一把一把的,拖鞋已辨不出了颜色,离家可能很久。简单的交接后,这个流浪的小姑娘被救助站的值班人员领到一边,帮小姑娘做了清洗,就安排她在自己房里的另一张床上睡下,时钟已悄悄地换了墙上的日历牌。

第二天清早,值班工作人员买来早点,并为她从头到脚来了个彻底的大扫除,找来的干净衣服帮她换上,到底是小天使的胚子,在救助站妈妈的手里,脏伢变成了眉清目秀的小丫头,人也变得舒服起来,眼里的惊恐与不安也不见了,但依然很少言语,无法提供有效的身份信息。让流浪孩子回家是蕲春救助人的天职,干着急不行,得想办法从孩子口中得到有价值信息。到底还是个伢,无法抵抗美食诱惑的小丫头终于开口;“十岁”,“罗...”。然而能分辨清晰的,就只有这几个字,“罗州城?”,赶紧联系罗州城小学,看有没有丢伢的!

漕河镇罗州城的伢都好好的,一个都没丢!小丫头吃着救助妈妈买来的零食,偶尔也会对着她对面的阿姨笑一下,浑然不知救助妈妈内心的焦急,她不能体会到一个不见了孩子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在抓狂。耗了一天,被天使骗吃的零食不少,可孩子的身世依旧是个谜。无奈,救助站将孩子的情况发到“全国救助网今日头条”上,希望能帮到孩子。

第三天,救助妈妈为小丫头买来新衣服,小孩子话也慢慢多了,但是能表达清楚的依旧十分有限,哪个近十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爸妈的名字和电话?面对这个可爱的小天使,救助妈妈十分困惑不解。但收获还是有的,下午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她说话的口音里隐约出现了一些武穴人的腔儿,说了一个带有“罗”字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武穴市救助站的协查,在梅川镇查到了有个“罗林”的地名,凭着大家永不言弃的精神,终于将在大蕲流浪72个小的武穴小姑娘送回所在学校班主任田老师手里。      

救助工作最难的是帮助智障、痴呆、聋哑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在长期的救助工作中,他们不断摸索和创新寻亲方法,总结出口音识别寻亲法、饮食习惯寻亲法、实地寻访法、街面游走寻亲法、DNA鉴定寻亲法、与县公安局信息中心联合进行人像比对寻亲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近100名智障、痴呆、聋哑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亲人,找到了家。长期滞站人员数量是全黄冈市保持最少的站,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一致好评。

救助站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与流浪乞讨人员接触多,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一种职业习惯。每逢街头有衣着不整的人,稍加停滞便以为他们是流浪对象,救助车辆都会缓车瞭望一眼。员工的家庭子女也常议论流浪对象的话题。湖北省蕲春县救助站领导都是职业好手,对于流浪汉、精神病,别的其他相关部门无从他们嘴里套出半点信息,遇到蕲春县救助工作人员,便会慢慢交流并说出有用的身份信息,该站还形成一个铁例与自信:“只要能讲话的,就不怕查不出其信息”。


编后评论:


根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情怀。救助站是落实政府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关心爱护,保障基本生活权益的具体实施者。

救助站工作看似是那么单调而枯燥,年复一年做着接人、送人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是那么的简单、轻松。其实,要做好救助工作并非那么容易。救助站工作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平时按时上下班不说,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平凡的岗位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情怀,不平凡的爱!救助站的同志们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平凡的救助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共产党人的誓言,践行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用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帮助了一个个需要救助的流浪人员和求助对象,帮助无数家庭圆梦,让失走的亲人重新团聚,让他们及时回归家庭和社会,用一种无私的大爱照亮了他们回家的路。

救助工作十分繁琐,需要责任心和爱心。被救助的人员大多是弱势群体,有年过六旬,无法正常说话的老人;有年纪尚小,脸庞稚嫩的少年;有独自漂泊,从异地来到蕲春的人……

湖北蕲春救助人把怀揣爱心的情感体现在亲情的关心爱护上。亲情是最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是面对那些暂时落愧的求助者或者儿童,如家人般的亲切交谈,或者朋友般和声细语的问候,能让求助者感受到亲情的存在,把内心的戒心降低,让救助工作能及时了解求助者真实想法与诉求,对救助工作有了一种亲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他们把手捧热心的情感体现在指尖的温暖传递上。面对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混身散发着腥臭味的流浪乞讨人员,大多数人看上一眼都会觉得恶心,避而远之,可是蕲春救助人不仅没有回避,反而主动迎上前去,悉心做好服务。晚上,为那些无着人员盖上棉被,在路旁为那些无着人员俯下身子送上一桶泡面,对求助者的温暖表现在日常的、细微的生活之中。

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弱势群体,又是一个问题群体,他们有的披头散发、重病缠身;有的精神失控、行为失常;有的心理扭曲、性格怪异等等。无论多苦多累,多难多脏,除了个人的隐私外,其他只要有困难,或临时受困的任何人向救助站求助,蕲春救助人都会用心、用情接待好、服务好,用爱心、用行动去开启他们新的生活。

去年寒冬,为保障街头无一名饿死冻死的流浪乞讨人员现象发生,蕲春救助人不分白天黑夜在忙碌,有一天在西河驿大桥底下桥洞里发现了一位女精神病人,衣服脏乱不堪,浑身恶臭,把她接回站后,站里女同志强忍着恶臭的味道,把她洗得干干净净,换得漂漂亮亮的。

有的被救助人员甚至是“无名氏”,现有的姓名都是救助站工作人员帮忙取的。帮助这些弱势群体是蕲春救助人的天职,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尽力减少遗憾,蕲春救助人乐在其中。

救助站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工作。蕲春救助人,甘于奉献,心怀感恩,与爱同行。他们敬业爱岗,不负重托,是新时代的老黄牛,最受尊敬的民政人。

社会救助,充满挑战;温暖别人,快乐自己;照亮他人,幸福自己。

愿湖北蕲春救助人的无私大爱精神永放光芒!(记者  詹钧名)


1574929168348425.jpg


1574929169703651.jpg


1574929170265350.jpg


1574929355595589.jpg


1574929357923678.jpg


1574929358823123.jpg


1574929359136378.jpg


1574929360356346.jpg


1574929501787827.jpg


1574929502217654.jp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