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湖北崇阳:集聚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9-05-28     【转载】   来自:中国经济时报

 “人间新天府、世外小桃源”,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幕阜山脉绵延,一条条乡村旅游公路将一座座村落串联成珠,积蓄起开放型发展之势。近年来,崇阳县结合本地自然资源与产业实际,抢抓县域乡村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小镇


  田肥、山茂,泉温、矿富,崇阳县农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依托丰厚的资源支撑,崇阳县以实现产业兴旺为目标,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传统的特色小镇。

  雷竹小镇是崇阳县特色小镇群中的代表之一,在桂花泉镇桂花村,这座总投资10.5亿元的小镇翠竹漫山遍野,道路整洁有序。慕名而来的游客和村民一道拔笋、剥笋,互相比较采摘成果,传授挖笋经验,忙得不亦乐乎。

  浙江老板蒋国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了竹文化接待中心、观光步行道、竹楼民宿、百竹博览园、农事体验园、水果采摘园等项目,一个集生态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每逢节假日都能引来可观的客流量。

  不仅是游客蜂拥而至,先后有70名浙江人来到桂花村发展竹笋产业。“我们每人每天挖300多斤笋,一天可以挣到工钱80元。”村民胡小红在雷竹产业园干了18年的挖笋活儿,雷竹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她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伴随着雷竹产业的迅猛发展,崇阳全县特色农业不断壮大,2018年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新增两茶两竹5万亩,发展黄精、白芨等中药材基地1万亩。与此同时,崇阳县不断完善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农林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天城茅井村养生小镇、铜钟野樱天堂小镇、金塘柃蜜小镇等一批乡村特色小镇项目。


  专注细分市场开发特色产品


  发掘崇阳本地特色产品,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崇阳县的乡镇企业在行动。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结合麻花产业不断进行食品专利技术的研发,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搓麻花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我们在仔细研判市场行情后,推出了具有较高市场区分度的小麻花,并依靠自身的核心研发能力,将小麻花产品的市场份额做到了全国第一。”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兵说。

  如今,“众望”牌小麻花不仅畅销国内商超连锁店,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样是深钻食品细分市场,湖北故乡云农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推出了基于本地农产品原料生产的红薯汁饮品。

  故乡云公司董事长廖成义介绍:“我们的产品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崇阳红薯清新醇香的口味,深受上班族和年轻消费者喜爱,是果蔬类饮料中的独创产品。”

  为了助力本地农特产品走向全国,崇阳县积极推进电商产业园创新建设,形成了“基地+电商+旅游”的产业格局。位于崇阳县的坳上村通过发展电商产业,带动了全村种植、养殖、加工业、快递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中药材、黄精酒、乡下鸡蛋、干雷竹笋、干豆角等农副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一路走俏。目前,崇阳县电商企业达到150家,电商从业人员有1300人(其中微商从业人员300人),网上交易额达到3.4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8000万元)。


  决胜脱贫攻坚设立“扶贫车间”


  “过去县里销售体系单一,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近年来,我们发动一批乡村能人,在每个贫困村设立电商服务网点,手机一按就能把产品卖到全国。”崇阳县商务局副局长孙昌说。不仅通过电商产业,崇阳县还设计规划了多种扶贫产业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位于崇阳县内的路口镇的宜民佳苑现有易地扶贫搬迁户306户、98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仅有389人。为切实解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路口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将镇政府旧礼堂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就业扶贫车间,生产纺织产品。

  路口镇宜民佳苑小区党支部书记吴汉良说:“为了让大家收入分配更均衡,我们将小区居民分成两个工作小组,实行生产二班倒(每班次8小时)工作制,做到‘人休机不休’,使就业扶贫车间的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家庭,每月为贫困户增收1200-2500元。”

  为解决长效发展问题,崇阳县严格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到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提升脱贫质量。目前,崇阳县已将产业覆盖到村,对5个深度贫困村每村投入600万元以上的财政奖补资金,整合项目资金10余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