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到底难在哪里?时间:2019-05-21 2018年10月18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一周年。作为该战略阶段性谋划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规划》为我国乡村发展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中国大地上渐次展开。 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村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每天都有80至100个村落消失。当下中国,空巢村、老人村、留守儿童村和贫困村不断增多已成为当下中国,尤其是西部广大农村不争的客观事实,留给人们的不是“乡愁”而是乡“愁”。乡村振兴,到底愁在哪里,又难在哪里? 难点一、发展机会少 乡村经济相对落后,因此所能给老百姓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居住在乡村的老百姓没有办法在当地获得高收入,所以外出务工成为了大多数乡村老百姓的首选!因此,这也造就了乡村人烟稀少,人才缺乏。没有人的存在,何以兴村? 难点二、教育平台低 和大城市相比,各大乡村的教育质量是非常落后的。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教育根本没有走上正轨。因此寒门难出学子。留在乡村的多是没有学历,只能依靠体力生存的人。新一代的年轻人均外出求学,取得成绩后也不再愿意回到落后的乡村。这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难度。 难点三、文化氛围缺乏 乡村的生活非常单一。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的生活方式非常单调,也非常模式化。这样的生活也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失去了居住的意愿。没有健全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熏陶,是没有办法振兴一个乡村,也没有办法留住村民。 想要振兴乡村,保留住人才是关键。老弱妇女是不能完全乡村振兴的大业。但是想要留住人才,又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建设并解决以上三大难题。乡村振兴工作的完成需要一点一滴慢慢推进,不能急于求成。各地需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和所拥有的先天优势大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起“死”回生。同时,才能吸引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张村振兴。 上一篇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下一篇乡村振兴不能只看“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