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土地”技改、基金支持 湖北各地显神通激发工业新活力时间:2019-05-12 “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稳规进规,四项工作加速推进,为湖北省工业经济注入新动能。 澎湃工业发展新动能,武汉、襄阳、宜昌、荆州等地实招频出,推动落地见效,受到省政府奖励。这些地方有哪些高招妙招?5月1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采访。 出实招,助力“老树发新芽” 2018年,武汉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9%,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工业产值,是产业活力的显现。”打量这份成绩单,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改造是传统产业迈入先进制造业的有效路径。武汉加快“技改焕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零土地”技改,是指工业企业在不涉及新征建设用地前提下开展的技术改造项目。近两年,武汉市鼓励企业“零土地”技改,向上加盖车间厂房,对厂房高度和厂区容积率不再设限。 此外,该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承诺备案审批,引导各区试行“先建后验”。 政策频频发力,推动企业技改。武汉市首次将企业公积金缴纳数据引入技改融资征信体系,开创出产融对接“新模式”;技改路径上,推动企业从单纯更新改造设备,向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并重等创新能力培育上转变,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2018年,武汉工业企业重大技改项目入围国家专项计划数,占到全省总数的56.5%。以新模式、新路径为特征的“新技改”,正源源不断为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 支持技改,推动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有中育新,各地大显神通。襄阳市对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争取国家重点产业基金、长江产业基金支持,同时与省长江投联合成立襄阳市技术改造基金,支持技改项目建设。去年,襄阳竣工投产技改项目213个。 宜昌梳理1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产品升级改造、设备更新改造等七个方面,采取补贴、奖励、一事一议等方式,支持重点技改项目;建立技改项目库,实行动态轮次管理,一企一策,同时强化督导检查,规模工业企业技改覆盖面达到34.1%。 荆门则聚焦“百企技改”行动,编制重点技改项目清单和推进线路图,实现挂图作战,“机器换人”、数字化工厂加快上岗。 优服务,创新路上扶一把 成立两年半的武汉智感科技公司,专注红外热成像技术研发生产。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智感科技去年研发出了3个新产品,在市场找到了自信。 科研上的成功,是智感科技加入“规上企业”的制胜一招。 去年12月,我省出台《关于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快成长上规模的意见》, 从税费优惠、社保减免、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企业优先服务,减轻新进规企业负担。武汉市对首次成为规上企业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补贴。 服务保障,帮中小企业快快成长。咸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融资、用能、用地、用工等方面给予企业真金白银,奖励新入规工业企业。同时,把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纳入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目标考核体系,并将目标任务工程化、项目化,采取“一月一分析、两月一督查、一季一拉练”的方式,进行全覆盖检查督办和综合考评。 咸宁经信部门建立“小升规”培育后备库,成立服务专班,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它们发展壮大,顺利跨入规模企业行列。2018年,咸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明显,新入规企业88家,净增长率居全省第二位。 制造业占全省工业比重90%的湖北,如何激发制造业活力?各地争相探路。 做大做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武汉坐拥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比肩上海、北京的“双中心”城市。2018年,该市制定《支持高效高新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1:1配套支持,加大研发、设计产业支持力度等创新激励措施。目前,该创新中心已经全面实质化运营,将为我省经济增添新动能。 培育更多国家级隐形冠军,荆州出台《工业细分领域百家领军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开展“百家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尖特新发展之路,打造工业细分领域行业冠军。2018年纳入市级“百家领军”企业培育133家,有82家先后纳入省第一、第二批领军企业培育。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的固井压裂设备、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汽车转向系统、湖北万安环保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的环保取样器、洪湖市一泰科技有限公司的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市场占有率均达到全国第一,成为新的隐形冠军。(吴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