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湖北阳新:大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时间:2019-05-04     作者:叶春木【转载】   来自:湖北乡村振兴网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村路,一盏盏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一个个设施完备的村民文体广场……,近日,记者来到黄颡口镇花果村、泵站村、太平村,一幅幅现代文明的宜居乡村优美画卷尽展眼前。

随着湖北美丽乡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远看漂亮、进来干净,生活舒坦、宜居宜农的美丽乡村,让黄颡口镇农民过上了幸福宜居的好日子。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产业旺,农村才有希望。

黄颡口镇按照2018年如期脱贫的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养身、休闲、体验”发展理念,坚持“点、线、面”三线发展原则,以乡情为纽带,注重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着力打造“回乡创业示范园”和“扶贫产业园”产业项目。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高标准编制了产业规划,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力求特色产业发展新突破,高位推进。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镇在黄颡口村和菖湖村共建占地面积200多亩回乡创业示范园,园区分为水果基地、中药材基地和食用菌基地三大板块;花果村正在大力建设扶贫产业园,园区包含水果种植、龙虾养殖、花卉苗木基地、常桔基地、生态养鸡场等项目。

“村庄旅游业少不了农家乐,我们把引进能人回乡创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努力作为黄颡口的实践先锋,凝聚实力为黄颡口镇做发展探索,打造出一条特色的江畔小镇产业链,现计划打造民俗客栈三到五家,提供包括农家乐在内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服务。”花果村党支部书记梁三学说。

太平村,2015年还是国家重点扶贫村,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旅游兴村、项目带村和文化活村的新路。86KW光伏发电站投入100万元,已运行,年收入可达8万余元,昔日空壳村力争到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的目标。

而在周堡村,花卉苗木基地也已成规模,红叶石楠球、香樟、桂花等景观苗木也正待价而沽。

当下,该镇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都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村产业越来越兴旺,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同时,产业兴旺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萦绕乡间。


生态先行,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样板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黄颡口镇坚持“生态立镇,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得益彰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前,黄颡口镇总有人这样戏称“花果不飘香,太平不太平,金星不发光,凤凰不展翅。”

然而,近年来,黄颡口镇四万多民众在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自己的家园打造成了美丽宜居的滨江小镇。

垃圾遍地,污水横行,这是过去人们对花果村的第一印象。穷在思路,穷在修为。

花果村以建设“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 湖北省绿色乡村”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该村自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以来,全村安装路灯140盏,治理堰塘5口,硬化村组道路3.6公里,新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1200平方米,疏通抗旱渠道3200米,拆除残墙断壁2400平方米,改厨修厕70户,产业园区旅游公厕主体已经完成。

如今的花果村,一栋栋小洋楼耸立在绿色的田畴之间;3公里的登山步道,综合“花果观光园”里的樱花园、桂花园,柑橘园,园园相连,煞是美观迷人,再创新时代的富美之乡。

在泵站村,粉刷一新的墙面,多种宣传内容跃然墙上,给人一种温馨而舒心的感觉。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这是2014年以前泵站村的真实写照。当历史推进到今天,泵站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通村通组公路宽敞平坦,环村漫道绿树成荫,新建农宅错落有致,一面面“会说话”的文化墙绘出了农村新风貌。

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外衣”。作为湖北省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的泵站村,为了打造一件漂亮的外衣,该村以“美丽乡村试点村”“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为切入点,努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村支书周佐华告诉记者,该村道路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两大工程基本完成,各自然湾之间已修通水泥路,全村八个小组有六个组道路两旁已经栽种了各种名木花草,各自然湾安装了路灯,建立了公共垃圾回收点,为村民创造了“绿、净、亮、美”的宜居环境。

泵站村村庄的道路两边不仅仅进行了绿化,而且道路两边的文化墙,更成了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在新修的村道上,一边是美丽的墙画,绿树成荫;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房屋,一步一景,仿佛走在一幅连绵不断的风俗画卷里。

同时,记者接连走进了该镇菖湖村、太平村、凤凰等村庄,发现这些村村容优美,空气清新,村庄绿化面积达90%以上,“生态”已悄然成为最显著的标签。


文明先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该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榜样+”“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人人都是道德模范、个个争当先进人物的浓厚氛围。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也是重要标志。该镇持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将村庄规划、乡村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卫生等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内容写进村规民约中,教育村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黄颡口镇以美丽乡村为契机,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力开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