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蕲春助人为乐模范周海斌: 让爱心之火燃遍蕲春时间:2015-07-13 湖北慈善公益网讯 ( 严克林 )30年来,他帮助过车祸伤者、帮扶过贫困家庭、资助过辍学少年、温暖过孤寡老人……他的爱心是那么的及时,那么的温暖。 蕲春县刘河镇财政所党员干部周海斌始终倾力帮扶社会困难群体,他直接或间接帮助过上百人。长期付出,为周海斌赢得了当地干群的高度赞誉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蕲春县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蕲春县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有人说,周海斌是“蕲春好人”、“黄冈好人” 、“湖北草根慈善公益大使” ;有人说,周海斌是个做好事有瘾的财政党员干部;还有人说,周海斌将“爱心之火”燃遍了蕲春。 周海斌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国经济网、中国报道网、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感动人物网、湖北慈善公益网、今日湖北网、荆楚网、前卫网、黄冈新闻网、鄂东网、东湖社区、蕲春网、蕲阳网等新闻网站以及农村新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前卫杂志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单位纷纷报道过,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网友称他是“正能量人物”!百姓喊他是做善事的“眼镜哥”!党员干部评价他是“最美志愿者”! 对于周海斌而言,201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身披诸多个人荣誉的他充分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将各界爱心力量联合到一起,“涓涓小爱”才能汇聚成“滔滔大爱”。作为蕲春县财政系统基层党员干部,周海斌本着“将公益事业做实做好做久”的构想,开始创建“蕲春好人周海斌”志愿服务小组,吸引全县众多企业家们和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加入。 49岁的周海斌被社会上很多人知晓。 做好事是他的人生信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孤残儿童、贫困留守儿童是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在周海斌的带领下,“蕲春好人周海斌”志愿服务小组成为关注福利院、医院、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常客”。 助学不嫌累 “周叔叔,我在学校很好的,您放心吧!”今年清明前夕,周海斌将4月份的生活费打进杨慧林的银行卡上,杨慧林再次打来报平安的电话。得知她在学校学习很认真,周海斌放下心来。 16岁的杨慧林家住刘河镇彭冲村,本来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13年,一场变故突然降临,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患上了肝癌,为了治病,一家人花光了积蓄,还四处借债,但还是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那时,杨慧林的爷爷也瘫痪在床,奶奶受不了老年丧子的打击,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已经读初二的杨慧林无奈辍学回家,准备外出打工。周海斌知道此事后,决定要帮一帮这个特殊的家庭。他来到了杨慧林家,除送来爱心款和物资外,还表示要资助杨慧林重新回到课堂。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周海斌联系到武汉一家职业学校,决定送她去学一技之长,以后好找工作。此后,周海斌承担了她的全部学费,每月还按时汇去生活费。逢年过节,还给杨慧林买上一套时令服装。懂事的杨慧林学习很认真,她说不能辜负了周叔叔的爱心资助。 还有,该镇另一名叫刘菊花的13岁初中学生,其父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左臂,全家4口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个人负担。在 2013年9月,刘菊花的姐姐考上了大学,家里实在负担不了两个孩子的学习费用,含着眼泪,母亲决定让刘菊花辍学。 得知这一情况后,周海斌给刘菊花送来了上学的费用,并承诺会一直资助下去。如今,刘菊花在学校很开心,成绩也名列前茅。刘菊花的全家人都记住了这个好人的名字--周海斌。 迄今,他已经帮助了多少少年重返校园,周海斌,他自己根本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让他高兴的是,许多孩子还记得他,时常打来问候的电话,他很满足。 救人不留名 对于蕲春县大同镇柳林村村民柯大林来说,去年是让他最兴奋的一年,因为他找到了28年前的救命恩人--周海斌。1986年农历三月初三晚上,柯大林驾驶一辆东方红牌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石灰沿刘河镇向大同镇行驶。晚上9点左右,行至一处涵洞时,拖拉机突然失控冲进排水沟里。整车的石灰压在车头,柯大林严重受伤,被变形的车辆卡住,动弹不得,很快昏迷过去。那年周海斌只有22岁。当天晚上9时,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母亲经过事故现场时,听到涵洞桥下有喊救命的声音。他忙停下车,和母亲一起到河边查看,直到凌晨1时,才顺利将科大林从车头拉了出来。并将伤者送到了镇卫生院。周海斌又四处借钱,垫交了200元的治疗费,并买来了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后,就默默离开了医院。30年来,他从不张扬。柯大林经过多方打听,28年后,确认周海斌就是当年的救命恩人。但他希望上门感恩却被周海斌屡次拒绝。 2013年8月12日下午5时许,周海斌下班回蕲春县城漕河镇,途经长林岗村救起一名掉水塘里的孩子。孩子得救后,他将孩子交给孩子的母亲,默默离开了现场。2014年7月12日一大早,赶去上班的周海斌路过刘河镇刘河村地段时,见到一老人连人带自行车摔倒,多处受伤,无法动弹。他赶忙将老人扶上自己的车,送他到当地卫生院办理了住院手续,并及时通知了他的家人。办好这一切后,周海斌悄然离去。 周海斌,他就是这样一个做事不求回报的人。他救人时,根本没想过要对方的感谢。只要对方能治好伤,能健康生活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助人不歇步! 据统计:在2014年周海斌向社会捐款23000多元,迄今捐款共达40多万元。作为一名乡镇财政所干部,他的工资是不可能捐款这么多的,但他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家庭。他妻子倪瑜笙是北京罗麦公司蕲春公司的负责人,积累了一定的积蓄,儿子周文勇在部队服役,他们对周海斌的爱心行动是全力支持的。 2014年,周海斌在驻点村了解到一个信息,有位名叫黄佳富的老人,因腰椎严重受损卧床不起,老人家庭贫困,无钱治疗,常年忍受病痛的折磨。周海斌除向相关部门汇报外,还回家跟妻子商量,要捐款资助这位老人动手术。没想到妻子满口答应,捐款5000元,并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同时还积极发动其他人捐款,使老人顺利做了手术。十年病痛一朝解除,老人高兴得逢人就说,周海斌比他的亲儿子还亲。 同年,刘河镇有3个小孩吃蘑菇中毒,急需钱救治。周海斌带头捐款3000元,妻子知道后也捐款3000元,而让周海斌感动的是,远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寄回2000元,要周海斌转交到孩子的亲人手中。周海斌还四处奔走,为其募捐8万元。此后,他和妻子经常带钱带物上门看望孩子。孩子出院后,家人送给周海斌两面锦旗,上写:用心真帮助、用爱筑暖流。刘河镇福利院有110位孤寡老人,逢年过节,周海斌就和妻子开着私家车到福利院看望老人。 留守儿童成为周海斌和妻子的关注对象。“在农村里,许多年轻的父母亲都外出打工,其中大多数还把小孩留在老家”。周海斌常说,留守儿童缺乏父爱母爱,不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此时,他正思考组织义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让“留守儿童”能感受家的关爱。 在今年,监利县不幸发生“东方之星”翻船遇难事件后,周海斌从电视和报纸上获悉后,他彻夜难眠。为了及时慰问救援官员,给子弟兵鼓劲,当晚他主动电话联系蕲春生产药品的厂家老总,自己掏腰包,带着妻子和爱心志愿者一起,组团冒雨赶到事故事发地,给救援官员、监利县新闻志愿者、福利院老人、劳模们送去爱心和慰问。 他的爱心行动得到了监利人杂志社安频主编、监利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的高度关注和赞许。监利县书法家在慰问现场挥毫泼墨、当地新闻志愿者纷纷评价他和其的妻子:“你们蕲春真是小城大爱,蕲春好人多,正能量大!值得我们学习!” 湖北慈善公益网“今日关注”栏目和监利县电视台图文和视频报道了周海斌这对爱心夫妇的“大爱”!网友直接“喊”周海斌夫妇为“爱心兵爸爸和兵妈妈”。 周海斌夫妇爱心行动还被监利县电视台记者摄制成微电影,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把“大爱蕲春”写进了史册。 如今,助人为乐的精神已经成为周海斌生活和事业的重要部分。 ( 严克林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