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秭归残疾人杜昱阳:一根银针走天下 十个指头除恶疾

时间:2015-06-19     作者:严克林【原创】   阅读


QQ图片20150619132653.jpg


  湖北慈善公益讯 (严克林 邹厚虎 通讯员 王小玲) 在三峡库区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族村,一提到杜昱阳,村民都交口称赞,钦佩不已。因为他虽是一个残疾人,但却用坚强和毅力与病魔搏斗,用智慧和博爱弘扬医学,成功创办了"昱阳养生堂",一根银针走天下,十个指头除恶疾,从而走上了残疾人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杜昱阳在孩提时代,就梦想当一名医生,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消灾除疾。可因家庭贫寒原因,在上初中二年级时就被迫辍学。不能读书学医了,只得在家老实务农,在当时那种艰辛的条件下要想改变贫困面貌谈何容易。为了摆脱贫穷,他坚持科学种田,不懂技术就向别人请教,什么作物价值高就种什么,总算解决了家人的温饱。

  天有不测风去,人有旦夕祸福。1998年杜昱阳因车祸致残,左腿骨折,瘫痪在床一年零三个月时间。他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饮食起居全凭家人照顾,他万念俱灰,不时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除了全天候寸步不离的照顾他之外,从思想上和精神上给予了他更多的开导和鼓励。他一家是祖传三代中医世家,父亲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中医。本来不指望儿子继承父业的父亲,眼看儿子成为了残疾人,才有了把医术传给儿子的想法,靠医术怎么说也能谋碗饭吃。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开始学习中医针灸和推拿。他不顾寒暑,晓读暮练,认认真真地学习了《五行学说》、《针灸大成》、《中医基础学》、《医宗金鉴》和《华佗五禽戏》等医学专著,运用针炙学原理在自己身上反复实践,终于苍天有眼,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108天,他残疾的腿慢慢恢复了一些功能。1999年,他终于弃杖站起来了!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新的愿望:立志学好医疗技术,不但为自己,还要为民消除病疾,让更多的残疾人告别拐杖和轮椅。在这百般窘境之中,他坚持学习,锲而不舍,反复操作,实践论证,靠医术为乡邻父老解决了诸多疾苦,调治好一些常见疾病。但他不满足于现状,要往更高的层次迈进。

  带着这个梦想,2000年秋,他蹒跚着残腿离家,走出了大山,随身携带着扶他走向自强之路的医书,靠一根银针和一双灵活的手,历时两年时间辗转了大江南北20多个城市,沿途走访民间名医,收集验方一千多条。结合推拿理论和父亲的教诲,独创了全身子午流经络按摩法。博众采之长,补己之短,使医术渐有长进。他十分注重临床实践,达到最佳疗效,这样很快得到了病人的认可。虽然他走进了中医养生的领域,但仍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于是,他憧憬着何时自己能开一家药店。

  2004年他只身来到宜昌市。在公园里、大桥下、弄堂间帮市民扎针按摩,深受市民的青睐。顾客的口碑给他作了免费宣传,越来越多的患者来他这里治疗。2007年的3月,他在大公桥租了一间民房,办起了中医养生堂,冠名为"昱阳养生堂",实现了有店经营的梦想。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得到了更多的市民的赞誉。2009年,他成功地创立了三维疗法,让许多腰椎盘突出患者直起了腰杆,免去了手术之苦,经济之困。不少患者治愈后给他送来了感谢的锦旗。不久,市内多家报社、电视台的记者慕名前来采访,市文明网、肢残人网站也先后宣传报道。他的人生价值逐步得到实现。

  在看病行医之余,杜昱阳还追逐者着自己的文学梦想,积极坚持文学创作。他小时候曾经就有过当作家的梦想,但严酷的现实被迫让他放弃学业,忙于生活。在他事业小有所成,生活稳定之后,他又重拾梦想,拿起了久违的笔和纸。他的家乡是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族村,也是秭归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当地的很多民俗风情不为外人知晓,他觉得甚为遗憾。他多次返回老家,深入村民家中实地采访,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传说、风俗人情、名人轶事、家乡特产,并跋山涉水,实地拍摄家乡的很多风景民俗照片,之后,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进行整理创作,有很多夜晚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辛勤的付出必有丰硕的回报。截止目前,他创作的《美丽的石柱》长篇连载已经完成5万多字,共11章,在博客发表后点击率很高,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了固定的经营店铺,也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但杜昱阳对生活,对未来的追求从未止步。2008年,他和一个心仪的女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让自己的文学梦想成为现实,让孩子上一个理想的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成了他新的梦想和追求。当然他更大的梦想就是要扩大"昱阳养生堂"的规模,用他特有的针灸按摩医术让更多的患者告别痛苦,重获健康。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