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州黄龙镇秸秆禁烧综合利用侧记时间:2015-06-19 湖北慈善公益讯 (严克林 杨涛) 5月1日,《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正式施行,对于农业大镇的襄州区黄龙镇来说,干部们身上又加上了一层重担。但对这副重担,该镇党委、政府没有叫苦叫难,而是迎难而上,在禁烧的过程中,变“堵”为“疏”,引导群众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保护了群众利益,给群众增加了收入,让全镇的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地处襄、枣、宜三市(区)结合部的革命老区黄龙镇,属丘陵岗地,全镇仅大、小麦面积达7万多亩,该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在积极推动禁烧工作中,站在群众的角度,从群众利益出发,发动全镇干部出主意想办法,变“堵”为“疏”,在禁烧工作上做到三全,在秸秆综合利用上从四个方面入手利用小秸杆作出“大文章”,让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禁烧工作中来,受到群众称赞。禁烧工作“三全”: 一是在宣传上实行全覆盖。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即会议宣传与入户宣传相结合,条幅宣传与发倡议书相结合,签定责任状与奖惩兑现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与群众响应相结合,全镇分四大片,用四辆宣传车进行不间断宣传,确保群众提高对焚烧秸秆坏处的认识。 二是领导上实行全包保。镇全体机关干部分片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负责各组农户,双休不休息,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查,每名干部配备了手电筒和灭火设备,对禁烧包保工作做到横向覆盖到边,纵向覆盖到底,并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工作意识,确保禁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管控上实行全监督。对于秸杆禁烧工作,黄龙镇坚持管控无死角,零容忍。专门召开专题会,聘请全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共300多名为禁烧工作监督员,同时,还从镇直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5个监督小组,进行循环式监督,发现的秸杆的及时上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焚烧工作进行及时处理。包村驻村干部要积极与农民协商,保证下田收割小麦的收割机必须装有秸秆粉碎装置,下田工作的收割机械必须在各村组禁烧小组进行登记,无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在作业前,农户必须与村组签定禁烧秸杆处理保证书,方可下田作业。 禁烧工作手不软,综合利用多引导。让秸秆找出路才是根本,为此,在秸秆综合利用上该镇从四个方面入手做活秸秆禁烧“大文章”。 一是让秸秆返田增肥改变土壤结构。在全镇夏收工作开始以后,镇委、政府在积极从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联系,从外面引进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大型收割机械进镇帮助群众收割。同时,对镇辖区内的所有未装粉碎秸秆装置的收割机械进行改装,由农机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村进组进行现场服务。对无法改装的机械,组织农机手和农户进行对接,在保证秸秆不得在露天焚烧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作业。 二是让秸秆堆积沤成农家肥,减少农户投入成本。该镇在推动禁烧秸秆工作中,想农户之所想,解农户之所忧,积极引导全镇农民提高对化肥投入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节本增效的认识,利用农作物秸秆在田边地角,采取挖坑埋秸秆造肥,或者把秸秆堆放用水浇湿用堰泥围埋严实沤肥积造农家肥,对积造农家肥的农户,镇上组织专班进行测量,按照每3方1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 三是号召本镇养殖大户回收秸秆制作氨化饲料,既给农民增加收入,也给自己降低了养殖成本。该镇养牛和养羊的农户比较多,所需的饲料很多,且养殖专用饲料还贵,而秸秆经过粉碎,简单加工后便成了喂牛、羊的最佳饲料,为此,镇便组织专班对养殖大户进行鼓励引导,由养殖大户按照每吨240元的价格回收秸秆制作氨化饲料,。 四是积极联系外地收购秸秆企业给农户增加收入。镇成立信息专班在网上和利用各种信息平台上收集有关秸秆回收的信息同时,派出专人到外地联系相关秸秆回收的公司与厂家。通过不懈的努力,该镇得知市内金抱来秸秆回收有限公司专门收购秸秆后,立即与该企业负责人取得联系,该企业于5月15日到该镇就秸秆收购合作事宜进行了洽谈。黄龙镇将安排专人和该企业一起到村组农户家中签定秸秆收购协议。由分片领导和村组干部负责帮助秸秆收购,解决企业在秸秆收购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