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红”教授戴建业:幽默解读背后是长期读书积累时间:2019-01-23 近日,因方言口音和幽默的讲课方式在短视频APP大“火”的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开展题为“盛唐诗歌与盛唐精神”的专题讲座。大家觉得很好玩很过瘾,其实每个幽默解读的背后都是他长期读书的积累。 讲座刚开始,戴建业就跟学生们强调一点:学习任何的专业,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我们所讲的‘盛唐之音’是指开元年间至大历初年这五十多年的短暂时期,出现了像李白、杜甫等一代伟大的诗人。”戴建业介绍,“讲座将结合诗句探讨这个时期为什么培养出这么多优秀诗人,同时说明这些诗人如何开创这个伟大的时代。” 戴建业认为,门阀制度的衰微与科举制度的确立,给唐代士人提供了大致公平的机会,使他们得以施展才能,并在社会上大显身手。盛唐文化多元,思想活跃,全社会气魄宏大,养育了一代士人旺盛强悍的生命激情,博大包容的胸襟,盛唐的诗人是一群标准的“爷们”。他通过对李白、杜甫、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等诗人作品的风趣分析,揭示了盛唐诗歌的风骨、气势与情调。 戴建业透露,自己对盛唐诗歌作者和创作背景做了很多积累工作。“杜甫的诗歌我现在还能背三百多首。每一个幽默调侃都能在他写的诗歌里找到历史依据,课堂上的那些解释不是我为了好玩而凭空捏造的。” “杜甫《饮酒八仙歌》中写到‘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讲述贺知章喝醉酒后坚持骑马,随后掉入井中,写的什么东西呢?这是典型的酒驾。”戴建业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搭配幽默的解读方式,不时引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他还时而不时冒出几句“口头禅”——“听懂了没有”“我的天啊”“他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在场的听众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这快乐一幕。 戴建业,1956年4月生于湖北省麻城市。197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1月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古代文学研究生,1985年1月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任教,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学术带头人,兼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台湾屏东教育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已出版学术著作《老子:自然人生》(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老子的人生哲学》(台北: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老子现代版——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孟郊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等九部,编著《中国儒释道经典选编》(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八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8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