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梅挑花远销海外 成为“黄梅制造”新名片时间:2015-05-28 本报讯 (特约记者 严克林 通讯员 刘玲 ) 近年来,黄梅县在做好“非遗”开发利用文章上,将“挑花”作为了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有“吴头楚尾”之称,是个文化大县,享有“全国武术之乡”、“全国楹联之乡”、“全国诗词之乡”和“全国桃花之乡”的殊荣。 “黄梅有女皆挑花”。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起源于元代,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黄梅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2006年,该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立体的中国画、无声的抒情诗”。 目前,该县已发展民营挑花公司6家,开发窗帘、壁挂、地毯、画匾等挑花产品10余类50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1亿元,网罗挑花女工近万人,人均年增收 6000多元。黄梅挑花产品已畅销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部分产品还走出国门,销往日、韩等20多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