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40年寻亲之旅:武汉两位知青在蕲春幸福找到娘家

时间:2015-05-18     作者:严克林【原创】   阅读

 

  本报讯 ( 特约记者 严克林 通讯员 周海斌) 5月10日母亲节,湖北蕲春县刘河镇桥上村一组67岁龚国锋老人家中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

  两位客人,一个叫胡胜桥,今年58岁,家住在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小区;另一位叫娄运清,今年57岁,家住在武汉市汉阳区。他们都是1976年9月13日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来到刘河镇桥上村插队落户的武汉知识青年。

  他们来到刘河镇桥上村被安排在村里桑场养蚕,在桑场得到了当时任场长的龚国锋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他们二人印象最深的是场长教他们生产方式、劳动技能、教育他们如何成长和做人。

  他们初来乍到,知青观念和地方群众思想有隔骇容易发生摩擦和冲突,经常发生打架吵嘴现象。龚场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次给全场知识青年上革命教育课,做知识青年思想工作。龚场长给大家提出的口号是:点点滴滴都为知青办好,都把大事小事想到,只等武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龚场长带领大家学生产、学挖地、学挑水、学砍柴、学养蚕。每天天一亮吹响冲锋号督促大家起来干农活,八点钟吃早饭,上午、下午都手把手教干农活。每天记工分,按工分付报酬。一个劳动日每天计3.83—3.84分,最高一天0.61元,每年武汉知青累计报酬最高工资年收入150元。龚国锋老人前后搞了七年场长,村组干部干了20年一直受人尊重,尤其是得到知识青年的喜爱。

  知青娄运清动情地告诉记者:他一生只哭过二次,当时条件艰苦,每位知青每天只有1.5斤大米吃,他初到人生地不熟,当地村民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这班青年吃,感动了他们,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哭泣;第二次哭泣是有一次他病了拉肚子,三天三夜没有好转,龚场长看他病成这样,用黑芝麻配方给他吃,让他一下子把拉肚子的病治好了。这是第二次感动得哭泣。

  知青胡胜桥告诉记者:他1976年在桥上村住了2年零4个月,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美好岁月,他在桑场参军入伍,回城后前后开了22年出租车,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他说老场长工作认真积极,为人朴素老实,给他一生影响很大,他现在开车做事一直把老场长看作是一生中应该学习的榜样。

  桥上村党支部书记龚小平看到二位知青带领全家老小前来龚国锋老人家中寻亲无比高兴,拉着三位老人手说:您们的事迹很感人,您们愿回娘家住,我们愿意出台最优惠政策为你们知青服务。愿意为你们提供知青楼,全心全意为老知青和当地乡亲架起感情桥梁,把你们的情谊传承下去,把你们的事迹宣传出去,不忘本,不变质,继承好传统,做一个合格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