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楷模”四月榜单揭晓:钦佩感喟感动时间:2015-04-28
善举在荆楚大地延续。 紧急关头,有人忠于职守;危险时刻,有人挺身而出;艰难困厄,有人孝老爱亲…… 人们钦佩于——大冶市农村教师朱幼芳,身患绝症,3年来,扯着“拉力绳”完成一堂堂教学。 人们感喟于——孝感义工夫妻袁彩霞、魏宏的温暖约定,妻子捐眼角膜丈夫捐遗体,再次诠释善与爱的伟力。 人们惊叹于——因为对母亲的一句承诺,恩施土家山民谭用之、杨兴梅夫妇无怨无悔地照顾残疾哥哥40年。 人们感动于——当年轻妻子不幸瘫痪之后,刘远方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丈夫的责任,悉心照料、不离不弃。 坊间大爱,或高尚或无私,或厚重或豪迈。人性本善,让我们向荆楚楷模致敬! 荆楚好人榜 最美护工举债照顾瘫痪农民工 上榜者:陈梅林(荆门市掇刀区名泉社区居民) 陈梅林,一位来自农村的护工。6年来,她精心照顾一位素昧平生的高位截瘫民工冯其良,为此花光自己的积蓄,还借贷6万多元,被网民称为“中国最美护工”。 陈梅林的丈夫在四川工地当小工,全家都是低保对象。陈梅林照顾的病人冯其良是个孤儿,2004年因安全事故高位截瘫。 2009年4月18日,陈梅林开始照顾冯其良,每月护理工资850元。8个月后,冯其良赔款已用尽,无力支付陈梅林的工资,甚至连自己生活都成问题了。陈梅林没有离开冯其良,而是留下来继续照顾他。不仅没有了护工费,陈梅林还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照顾冯其良。 陈梅林说,所有人都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答案只有一个,因为自己曾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即使没钱,也不能丢下他不管。我要把爱心传递下去。”陈梅林说。 如今,陈梅林加入了荆门义工联,她和义工朋友们互相激励,挤出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福利院、戒毒所经常可以看到她身穿义工红马甲忙碌的身影。 大爱夫妻接力捐献器官遗体 上榜者:魏宏、袁彩霞(孝感市义工联义工) 两年前,妻子袁彩霞去世,捐出眼角膜让2名患者重见光明;今年3月8日,丈夫魏宏离世,捐出遗体供医学教学用。孝感这对义工夫妻,生前热心公益事业,逝后仍奉献大爱,让周围人感动不已。 2012年6月,魏宏的妻子——44岁的义工袁彩霞患癌去世,临终前她决定捐出眼角膜。受妻子影响,这一年魏宏主动加入孝感市义工联。助学、环保、关爱老人、献血……几乎每次活动,一如妻子袁彩霞生前一样,魏宏总是冲在前面。 在许多义工的眼中,54岁的魏宏在孝感义工联中年龄较大,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魏哥。“魏哥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到了弥留之际还在为别人着想。他总是帮助别人,自己却没什么积蓄。我们要帮他要债,他却不让,说人家是有难处的。”说到这儿,魏宏住院期间照顾他的小张眼泪直流。 “弟弟一生都乐于助人,弟弟与弟媳两人都非常了不起!将来我们离开人世,也准备捐献遗体,向弟弟和弟媳学习。”魏宏的姐姐魏七一说。 荆楚英雄榜 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 上榜者:刘畅(生前系宜昌公安消防支队伍家大队助理工程师、警训参谋) 2月15日,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天,因积劳成疾,年仅31岁的伍家岗区消防大队参谋刘畅值班时,突发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上。 2007年6月,刘畅从湖北警官学院毕业后入伍,先后在宜昌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夷陵中队、远安大队等救援任务重、偏远基层地区工作,由于业务技能突出,很快成为支队有名的战训骨干。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警官。在担任夷陵中队中队长期间,所在中队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 冬季以来,火灾形势严峻,刘畅和战友们日夜坚守在消防监督检查一线。临近春节,人流物流密集,特别是情人节当日,考虑到集会活动较多、火灾突发可能性增大的因素,刘畅放弃了午休时间,和战友们一起对重点单位进行了一整天的检查。晚上,刘畅又赶到中队参加值班备勤。 熄灯前,他带着中队干部一起检查了车辆性能,嘱咐中队一定要注意出警安全。当晚晚11点,疲惫的刘畅回到大队值班室,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战友们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仍然没有挽回刘畅的生命。 六旬老人公路救人被撞伤 上榜者:尹先友(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江垱村村民) 路遇车祸,伤者横躺马路,过往车辆呼啸而过,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一位六旬老汉果断给出了答案:毫不犹豫救人!因救人自己被车撞伤,但他说一点也不后悔。 3月21日晚,64岁的尹先友和外甥黄湘江一起,开车路过襄城区尹集乡江垱村207国道,突然发现路上倒着一辆摩托车,旁边还有一个浑身是血的男子。“路上车多,如果遭到碾轧,这人肯定没命!”尹先友和黄湘江连忙停下车,拨打110和120电话报警。此后,他们商量:先把自家面包车停到伤者前面,将伤者保护起来,并在车前“指挥”过往车辆绕行。 10分钟后,一辆大货车驶来,驾驶员看到绕行手势立马避开。紧跟着后面的一辆奥迪轿车却反应不及,将尹先友撞倒,老人在地上滚了好几米后,昏了过去。 当晚9点左右,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将摩托车手和尹先友送往医院救治。事故导致尹先友腰椎骨折,需要在家静养一个月,他的后脑还缝了5针。但对于停车救人一事,尹先友表示并不后悔,他说:“要是不救,我心里过意不去啊!” 荆楚孝亲榜 做盲人父母的眼睛和拐杖 上榜者:胡寒艳(武汉市572路公交车司机) 3岁起牵着爸妈的手出门买菜,6岁站在板凳上炒菜,18岁参加工作后,几乎每天回家为爸妈做饭。40岁的女公交司机胡寒艳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盲人。两老被孝顺女儿照顾得很好,虽然看不见,生活却充满阳光。 每天早上4点,胡寒艳就起床开始上班。11点半交车后,胡寒艳立即赶到农贸市场买菜然后回家为父母做饭。饭后,她还会给父母读报。到了两点半,她又匆匆出门赶下午的班。 胡寒艳从3岁起,就是爸妈的眼睛和拐杖。“买菜、拖煤、走亲戚,都是胡寒艳牵我们的手。”胡妈妈感慨地说。6岁那年,胡寒艳还没有灶台高,就站在板凳上帮忙炒菜,油溅起来,在她脸上留下永远抹不掉的斑痕。“胡寒艳每年有15天年假,但她一般舍不得休。如果来找我休假,肯定是爸妈生病了。”线长叶朝阳说,去年7月,胡妈妈做心脏搭桥手术,胡寒艳用光了年假,并挪用了多个周末假,全天陪护。胡妈妈病情稳定后,胡寒艳连续上班3个月,没休息一天。 照顾病妻不离不弃 上榜者:刘远方(黄梅县五祖镇一天门村村民) 河南兰考青年刘远方真诚守信,对建筑事故造成高位截瘫的妻子不离不弃,用一颗滚烫的心呵护了一个脆弱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人间至爱真情。 2005年,兰考青年刘远方与黄梅五祖镇一天门村女青年刘恋相识相知订下终身。刘远方追随刘恋来到了黄梅,成了上门女婿。 2008年,夫妻俩双双来到深圳一家建筑工地务工。一天,刘恋在接运砂石料时,不慎从八楼掉下来,当即昏迷。经过抢救,刘恋死里逃生,但已高位截瘫,腰部以下毫无知觉。看到女儿躺在病床上,父亲刘天柱流下了伤心的泪水。那一刻,女婿刘远方拉着岳父的手说,“爸,不要难过,我会照顾刘恋一辈子!” 从此,他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早晨,他给妻子洗脸、擦身,换上干净衣服和尿不湿,然后将妻子抱到轮椅上,再出门工作。休息时间,他用轮椅推起妻子到田野散步。一次,妻子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远方,你还是找一个健康的女人做妻子吧?”远方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有来生,我还娶你做我的新娘!” 荆楚诚信榜 汉正街上的“不倒翁” 上榜者:邱忠祥(武汉有余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忠祥,汉正街市场建立初期的第一批老个体工商户的仅存者之一。这位62岁的老党员,始终把诚信、奋斗、勤俭作为其经商理念,因此成为汉正街的“不倒翁”。 多年来,邱忠祥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有一次一位远道而来的客户批了5000元的内衣,回去之后发现个别商品质量有问题。他得知后,带着商品上门换货,使客户深受感动。后来这位客户成为他的长期合作伙伴。1981年的一天,一位从石家庄过来进货的客户在结账时多付了1万块钱,邱忠祥立即将钱退还。遇到要求退换商品的客户,邱忠祥向来是毫不含糊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一一退换。他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受到了消费者尊重和信赖。 邱忠祥生活节俭,勤俭持家。有钱了,他也坚持出门搭公交,很少到外面餐馆就餐。但是,他对慈善事业却从不吝啬。当他得知区里有贫困孩子上学难时,他主动捐款5000元作为孩子上学的学费。当个体工商户学校要搞奖学基金时,他又主动出资7000元。每到过年过节,他都主动慰问汉正街的生活困难户。多年来,他为希望工程,残疾人、孤寡老人,抗洪救灾,扶贫帮困等捐款捐物近20余万元。 照顾残疾兄长40年 上榜者:谭用之、杨兴梅(巴东县茶店子镇南坪村农民) 因为对母亲的一句承诺,在恩施巴东的一座大山里,朴实的土家山民谭用之、杨兴梅夫妇无怨无悔地照顾残疾哥哥40年。 谭秋之今年73岁,9岁因高烧失聪、失语,30岁时又患眼疾导致双目失明,失去了劳动能力。临终前,老人把谭用之夫妇叫到床前,询问能否将谭秋之托付给他们。夫妻俩跪在母亲面前承诺:一定照顾好哥哥。 40年,14700多个日子,很多事已经习惯成自然。每天早晨6点,谭用之、杨兴梅夫妇便起床做家务,给哥哥洗漱、做饭,守着哥哥吃完后,将他带到门口,再去忙农活。 为照顾哥哥,夫妻俩从不出远门,也不在外过夜。杨兴梅的娘家在同一个村,相距5公里。杨兴梅的父母去世时,她也没在娘家吃餐饭、住一宿。因为,她要在客人用餐时赶回家给谭秋之做饭,晚上又必须回家看护他。 这些年,附近村民纷纷出门打工,回来后盖起了楼房,添置了家电。而谭用之夫妇依然固守着他们的几亩地。“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在村里算是甩尾巴了。”面对现状,谭用之豁达一笑:“好在哥哥这多年来再也没患过什么大病,真是福分。” 荆楚先锋榜 一根“拉力绳”撑起师魂 上榜者:朱幼芳(大冶市陈贵镇上罗学校教师) 49岁的朱幼芳,在三尺讲台上站了31个年头。如今,她只能借助绳子的帮助来完成教学任务。2013年,一种目前医学界尚未攻克的不治之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让她失去了站立能力。这是一种类似“渐冻症”的疾病,一旦罹患,伴随着患者小脑萎缩,身体各项机能将完全丧失,直至死亡。 小脑的病变,使她的右腿已经几乎失去知觉,平衡能力渐渐衰退,她不能长时间保持站立。即使有绳子的帮助,多数时候她仍然无法站着上完一整节课。坐下—站起,站起—坐下……这样的交替,一节课反复十多次。 即便如此,在学生练习期间,朱幼芳还是尽可能地拖着蹒跚的步伐来到每个孩子面前,看一看、问一问,了解孩子做题的情况。 朱幼芳的课每天是连堂的,一般是两三节连排。贴心的同事给她放一杯温水在讲台上。因为害怕喝水后呛咳不止,加上厕所在楼下百米开外,口干舌燥时她也只是抿一抿,润润唇。 朱幼芳每周有16节课,每晚备课,她都比其他老师多花一两个小时。她擅长设计一些小环节,讲课时多用道具代替说教。因为舌头开始萎缩,她刻意反复练习说话,尽管语速缓慢,但音量够大,“说慢点,正好七八岁的孩子们容易接受”。 引来甘泉润万家 上榜者:陈楚珍(省水利厅饮水办主任) 湖北的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与陈楚珍的辛勤努力分不开。2007年初,陈楚珍任省饮水办主任。在他任内,全省投资127.77亿元,建成1万多处集中供水工程,2700万农民和300万农村学校师生吃上了安全洁净的放心水,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90%。 上任不到一年,陈楚珍足迹踏遍103个县市区。他曾11次到大柴湖,规划项目、确定水源、勘测线路,仅用108天建成了水厂,使10万移民喝上干净水。同年,在陈楚珍指导下,鄂州市保大水厂、关小水厂。保留的8个水厂管网联通,向农村延伸,全市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2008年,冰冻雪灾,山区一些地方水管冻裂。为保通水,陈楚珍率队赴恩施、宜昌、神农架等地查看,在恩施摩天岭,大雪封山,汽车打滑,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深入工程现场了解第一手资料。在枝江胡家畈水厂,为了解管网末端供水农户用水情况,他冒大雪步行一个多小时。 他强力推进的“千吨万人”规模化供水建设模式、鄂州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潜江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宜昌为代表的山区水厂生物漫滤技术等经验,被推广到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