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余红萍:38年守望相助好民风

时间:2014-07-18     作者:方政军、王贤、朱文辰【转载】   来自:新华网   阅读

  一块小小的卫生值日牌,不仅让楼道整洁了、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了,更串起了浓浓的邻里情,形成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平和安定、温暖喜乐。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守望一家亲,我们楼房就是一家人。”黄承英说,有一次4楼一住户的热水器漏水把隔壁和楼下的地板和墙壁都浸烂了,不仅没有被责备,大家还一起凑钱帮他维修卫生间、买热水器。余红萍的老伴瘫痪在家14年,记者却见坐在椅子上的老人精神奕奕,头发整整齐齐,身上干干净净,家里也毫无异味。余红萍说,她每天要帮老伴擦洗两次,要抬要洗穿衣服,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全靠邻居帮忙。

  帮邻居的小孩办户口、给楼里的某个留守儿童找寄养的人家、哪家人突发重病一起去帮忙……说起邻里互帮互助的事例,老住户们都信手拈来。

  很多搬进高楼大厦的住户对这栋老楼割舍不下,逢年过节还要经常回来看看;有人离开数年却还经常回去做清洁;这里还流传着一句话“‘嫁不出’姑娘,‘赶不走’媳妇。不是姑娘真的嫁不出去,也不是要赶媳妇走,而是姑娘,媳妇放不下楼里的老人们,经常回来看望。

  “我为什么怀念这栋楼?她良好的风气和大家庭的氛围是我回忆回味的情感基础。”离开已19年的徐恩忠在写给黄石港区宣传部的一封长信中说道,楼里的人们相互尊重,没有贵贱之分,相互串门交心谈心,谁家有好菜好酒或来客人,都要相约而聚,谁家有困难和矛盾,大家都主动帮助或调解。孩子们团结友爱,彼此崇尚优秀上进,谁是三好学生,谁参加了少先队,谁考上了大学……都会促进孩子们暗暗较劲,力争更好。每逢节假日,整栋楼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将来有一天772号楼拆了,我们搬进新房,还要当邻居。”陈金荣说完,身边的邻居,都会心地笑了。

  “父辈们一边扫楼一边擦汗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这楼太简陋、太陈旧了,但是它带给我的回忆,弥足珍贵。”已远赴美国工作的徐蕾莹最感念的场景,是叔叔伯伯们三伏天打着赤膊去扫楼梯,脖子上挂个毛巾,一边扫楼一边擦汗。“炎热的三伏天,爸爸一边扫楼一边擦汗,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好的言传身教。”

  好楼风带动好家风。余红萍说,这么多年住户之间几乎没发生过纠纷,楼里也几乎没有婆媳不和、兄弟扯皮、妯娌不睦、子女不孝、违法乱纪的事。“不是我们自己有多高尚,是楼里形成了这样的风气,前辈们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772号楼孝风盛行。曹雪峰的婆婆,公公相继瘫痪,几个孩子和公婆全靠她照顾。现在她和老伴都老了,两个人先后患白内障,四个儿女轮流照料。祁太平的妻弟得了癌症,最后的两年多时光都在他家度过,余红萍照顾瘫痪的老伴,也已经过了14个年头。

  一茬又一茬的居民从这里走出,一代又一代人成人后走上工作岗位,772号楼的精神也走出楼栋,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在楼里长大的出租车司机陈烈开出租车逢年过节从不涨价:捡到价值15万元的钱物,毫不犹豫地归还失主;虽然并不富裕,他却多次捐款助学,每年高考期间参加免费送考活动……

  已搬出这栋楼21年的刘细兰,多年来不仅每月主动上门为瘫痪在床的老邻居理发,分文不取一理就是14年。还坚持为社会上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有13位老人,生命中最后一次理发都是由她完成的。

  黄石市文化名人李声高称,772号楼的事迹在现在这个社会显得难能可贵。而有意义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它所体现的精神,772号楼的本质精神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特别朴素的感情。概括起来是五个“互相”:从相交、相识、相安、相助到最终达到相乐。小区居民要保持这五个“互相”,这个小区就安定了。

  “这栋楼里的居民像一团火,能温暖人,鼓舞人”。黄石港区区委书记张远望感叹地说:“772号楼在平凡中彰显了伟大,它是社会最小的一个细胞,如果每个楼栋都像这里一样,我们的社会就和谐了。”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