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民营企业做慈善需更大自由度和政策支持

时间:2014-02-20     【转载】   来自: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

  与很多大型国企的层层论证与冗长审批不同的是,这些有着自己专门运营团队的基金会,企业领导可直接参与基金会的项目运作,同时他们也和中国官方的慈善公益组织建立了较为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很多突发事件面前,他们的反应速度往往更快,参与慈善项目的方式也更加灵活。

  谈到与中国慈善机构的合作,李金元坦言,对其的信任问题是民营企业不得不考量的重要问题。随着近年来中国慈善机构在其监管及运作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其信誉也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质疑。

  对此,李金元认为,不能否认的是,具有官方色彩的慈善机构常常过于官本位,运作模式也常不适应民间慈善的需求。此外,其相关信息不透明以及小部分项目的暗箱操作也是导致公众对中国慈善机构不信任的原因。

  “我曾接触过国内外的各种慈善机构,很欣赏国外基金会的运营,尤其是一些国家的总统基金会,它们是由总统夫人亲自管理,对善款的使用精益求精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让人信服。”李金元说,曾经的确有过一段时间,国内各类慈善机构的运营水平良莠不齐,不能让人放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慈善机构也正在质疑声中逐渐完善,不断进行转变与创新,以适应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以我们的实践来看,还是感觉到中国慈善机构的向好变化。”李金元说,他们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等都有长期的合作,其标准化、可查询、能透明、能反馈和好服务的工作原则得到了企业的信任。

  对于此次两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见》,李金元认为,这无疑给了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更灵活的指导和更广泛的空间,“比如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探索企业留本冠名慈善基金、公益信托等新载体,我们很可能在今后的慈善执行中进行相应的尝试。”

  没有质疑就没有公益慈善事业的进步

  相比部分民营企业家的默默行善,也有部分企业家更喜欢“高调做事”,将慈善活动搞得热闹又轰烈,结果不免引来非议。

  某知名企业家就曾在网络上抱怨:在中国做慈善难,甚至难过企业赚钱。一是得有政府配合且善款易在中间环节流失;二是媒体喜欢骂,网民爱起哄,职能部门爱找碴。这位企业家表示,基于此,很多民营企业家不得不悄悄做慈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家们做慈善的热情。

  “不管高调低调,我认为做善事就是好调。应以看效果为主,企业做慈善的动机自然应该端正,不过不必过于看重。”在李晓林看来,企业家们高调做好事总比有人低调做坏事来得好。“只是我们应注意被帮扶者的感受。”李晓林说,对于部分特殊的帮扶对象,尤其是弱势群体,企业就不该把调门调得太高,“要考虑受帮扶人或群体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力。”

  对此,李金元则认为,没有质疑,就没有公益慈善事业的进步。他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应太过于苛责企业慈善表达的方式,不能太过于纠结慈善的初衷或慈善之外的结果,而更应用包容的心态鼓励慈善活动本身。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