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波: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基因时间:2014-12-30 近日,在《第一财经日报》主办的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以独特的透析视野,阐释了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缘起、发展和壮大脉络,为社会责任的中国基因演绎了完美而清晰的历程。 吴晓波以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事迹为例重点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基因在中国的演变。在吴晓波看来,张謇弃官经商,当中国的主流社会精英进入到商业领域,这时候所谓的社会责任概念才出现。之前所有商人的社会责任只对家和宗族负责。在张謇之前,所有人所说的行善,回到家乡修桥铺路、修族谱等行为都不能算是所谓的社会责任。但是张謇的行为就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企业家或商人意识到要用他们的财富,推动国家的建设。 吴晓波引述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费正清的话说,张謇这批人,就是洋务运动以后真正具有中国概念的商人,他们很多从商目的不是赚钱,这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分子进入商业,和欧洲企业家的区别。这些商人一开始进入商界就想改善社会、改善国家。中国儒家修身是为了改变社会,他们是从中国开始搞洋务运动以后,出现的非常奇特的企业家阶层,他们在整个民国时期经历了很长时间。 张謇时期,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他生活的时期是国破家亡、朝代更迭、朝廷昏庸、社会撕裂的一个时期。吴晓波介绍,张謇在日记里说,只能靠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尽可能为社会做点事,所以张謇尽力改造他的家乡南通,让南通成为当时最现代的小县城,那里有中国第一个师范学校、中国第一个博物馆、中国第一个剧场、中国第一个盲人学校等。张謇建了很多的公共设施,投资了300多个公益事业,他也是300多个公益事业的法人代表。他用他的资金和他的精力,尽最大可能在极小范围内做出改变。 细数张謇之后有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家重新回到中国的舞台的时期,最早是1978年中国政府重新开始让民营资本出现,但这个阶段,很多企业家的能力和社会关怀跟张謇那一代人有很大差异。而中国的主流精英分子进入商业是1992年以后,到了1999年以后又有另外一批年轻人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精英分子已经慢慢成为了中国商业世界的主流。今天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500万以上),已经达到1200万家,其中有很多是有知识、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