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褚蓥:2014年中国公益,看不到的美丽!

时间:2014-04-01     【转载】   来自:公益慈善论坛   阅读

  这事儿完了没多久,施乐会又顶了出来,因为金华慈善会叫停了其收取置顶费的行为。对于这一事件,人们纷纷谴责施乐会借公益之名谋利,“竟然把手伸向了受益人的救命钱,那还了得!”

  对于施乐会的这种做法,笔者曾撰文称,施乐会犯了三条大罪:

  其一,“过快”。施乐会的步子迈得太大了,大到所有人都看不懂,接受不了的程度。说句老实话,从募捐的善款中扣点的做法在国外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做这种事情的时机还不成熟。外国公益行业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全面市场化了,而我国公益行业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政府刚刚有点要推动公益行业发展的意向。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施乐会一上来就搞出这么个超前的运营模式,自然很难为国人所接受。其不被架在道德的十字架上,接受众人的唾骂才真的是咄咄怪事呢!

  其二,“过狠”。咱们话得两分头说。虽然国外的机构从善款中提取善款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但具体收多少,还是一件很费脑筋的事情。如果收的太多,那就会把“客户”全给吓跑了。国外公益募捐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收费太高,公众绝对是会“用脚投票”的。所以,国外的募捐成本一般不超过25%,稍高的也会控制在50%左右。施乐会这次收取的“置顶费”的比例实在过高了,在个别案例中甚至高达90%。虽然这的确是市场自由,不容旁人置喙,但这还得考虑到市场接受度不是。

  其三,“过高调”。“不走寻常路”这种事在成功之前还是应该低调行事,不然等不到胜利你就会被人们的唾沫星子淹死。这回施乐会就是吃了这个亏。它太高调了,外加上之前所采用的募捐手法过于生硬,即采用“强行推销+员工提成”的方式,惹得很多人都感觉不舒服。于是,就没有人肯为它说话了。到这一步,它就注定要失败了。

  所以,就我看来,这回施乐会就是没有把握好市场化的度。我国公益行业起步晚,在外国可行的东西,在中国就未必可行。所以,要想在中国搞市场化发展,开头的步子还是要迈得小一些。

  最后,2014年,中国公益圈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那就是“中国公益”终于冲出亚洲,走向美洲了——陈光标同志前往美国,当街给流浪汉发现金,请他们吃饭。结果,令人叹息的是,陈老板的这种做法遭到了美国人的抵制。“中国公益”的美国之旅竟然惹出了大麻烦!对于这件事,笔者的千言万语尽数化为了“呵呵”二字。关于这一评价的精妙之处,还需要各位读者回去满满体味。

  八、结语

  站在2015年的头上,回望2014年,各种热闹或者纷扰已然都成为过去。不过,按照严谨的历史观来看,过去的事情都将在当下和未来留下印记。所以,作为中国公益行业试水市场化发展的一年,我认为,2014年必将在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留下那么一丝痕迹。或许,我们现在无法认识到其中的美妙,但未来,它或将成为撬动整个地球的那个支点。

共有7页首页上一页34567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