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 红:一个女人和高原的约定 公益事业不停息时间:2015-01-24 茫茫草地,前辈口中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 从西宁出发,经过湟源、共和、兴海、玛多、达日、河南等县,最终回到西宁,全程2200多公里,一路上与牛羊、毡房为伴。然而,最惊险的要数从达日前往河南途经的“臂肘弯”,左面峭壁,右临深渊,天空阴晴不定。即使这样,车手们也没有任何怨言和退缩。 车手们几乎每天都是在下午最容易犯困的时候赶路,一开就是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晚上九点到站后,由于很多小县城只有一个加油站、一个加油喷枪,所以他们还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队,回到驻地吃饭已是十点。第二天出发前,他们又早已把车辆擦洗一新。来到义诊现场后,他们也绝不会躺在车里睡大觉,而是马上又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人”字就是相互支撑,新老车手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困倦的队员放弃了在车上的休息时间,轮流对着手台讲笑话、唱歌,这是给每位车手最棒的“燃料”。 上车是车手,下车就是志愿者。车手是团队里最累的人、最默默无闻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 置身韩 红团队的能量场,听着《天下平安》《感动中国》《天亮了》等歌曲,不知为什么,这些早已耳熟能详的旋律自己反而不忍去听、不敢去听了,然而,它却让人百听不厌,那无与伦比的干净与淳美足以洗尽每个人灵魂的铅华。 有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家很喜欢韩 红唱过的一句歌词:“当帮助别的人成为了信仰,有你就会有奇迹!”确实,韩 红爱心团队做得要比唱的更好—— 她,武警总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陈充抒,永远是一副从容的大姐仪态,堪称气质好、声音好、专业好的“三好大夫”。 他,随队“神医”埃伦宝因,吃了他从腰包里抠出来的几个小白片儿、小红球儿,包你药到病除。嘿,神了! 他,某企业负责人方晓林,个子不高,肚子滚圆,一看就是个“大老板”。作为二号车的车手,他人好、厚道,说话着急、干活麻利。 他们,老韩的学生,马海生、妥云福、张捷,一个比一个勤快、懂事。尤其是阿福,8月16号,他的一对龙凤胎平安降生了。为了铭记这次活动,儿子取名妥援青,女儿取名妥暖秋。 …… 让我们记住他们! “百人援青”:当感谢化成默默地感动 这些名医、明星、志愿者们平日里都是大忙人,偶有闲暇,也完全可以在大城市里养尊处优,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又心有灵犀地放弃享受,甘为“孺子牛”呢? 从于晓光与空军总医院黄蓉蓉大夫的一次闲聊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天 天赶路、义诊累不累?您身体受得了吗? ——一点都不累,平时在医院里才累呢,出来巡诊就像“旅游”一样! 旅游?不是玩! 如果我们赋予“旅游”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应该叫做“善待生命”。走出城市、大楼,走向广阔天地,去体会“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的大悲哀和大欢喜。这件事与金钱无关,与心有关。把医药和健康亲自送到困难患者手中,用最朴素的行动去传播文明和爱,怎能不令人胸怀开阔? 这是对他人生命的敬畏,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善待。 8月14日下午,达日县,高山环抱着一片低矮的草场地。在这里,韩 红爱心团队遇到了从玛多县一路追随270多公里的五位老者。他们拉着韩 红等人的手,一个劲儿地鞠躬致谢。几番道别,仍不愿离去,一次次深情地回望。突然,其中一位老阿姨直挺挺地跪在了众人面前,韩 红迅即跪地将她扶起。此情此景,无人不为之动容。 这样的瞬间,看似偶然。但年复一年地遇见,深刻诉说着某种必然。 2012年“百人援藏”时,团队里的眼科医生为当地100多位白内障患者做了康复手术。当他们即将离开时,当地藏民跪在地上,手里的哈达高高捧起,感谢他们心中的“菩萨”。队员们热泪止不住地流淌,心中只感觉一个字——值! 老韩一声吼,大伙齐步走。没有亲身经历,很难理解这个谜一样的韩 红、谜一样的韩 红团队。没有人催促,但没有人偷懒;没有人安排事做,就自己查漏补缺找事做。她为什么如此富有魅力?他们为何如此不知疲倦? 行动就是答案——帮助别人已成为信仰!是的,在这样的信仰面前,高原反应、语言障碍只是太小的困难! 帮助别人、观照自心,是一条路的两极,看似远隔万里,其实两极相通。因为,在这条路上无论走多远,都是为了让更多人幸福地相见…… (作者供职于某中央媒体,曾于2014年参加“韩 红爱心•百人援青”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