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时间:2015-01-27 “医养结合”仍存现实困境 “医养结合”的方向虽然得到认可与肯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荆棘满布。 一方面,大多数养老机构主要以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医疗服务较少。“很多养老机构既无内设医务室,也缺少与周边医疗机构的合作。”刘联琦表示。实际上,瘫痪卧床或痴呆的老年人是最需要养老服务的群体,但由于养老机构难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导致养老机构的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基本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受到欢迎,失能、失智等生活存在困难的老人却遭到拒绝。 另一方面,大型医院主要关注急性病症的救治,对那些大病恢复期、后期康复治疗、慢性病、残障和绝症晚期的老年人无法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而一些本应出院的老年人为以防万一,坚持留在医院,导致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大型医院迫切需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来承担这些老年人的常规护理工作,以实现治疗、康复与护理的无缝衔接。” 李平说。 而且,这必然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医院缺乏合作动力,医保“隐形门槛”多,民政、卫生、医保三部门多头管理,都使“医养结合”并不容易。 广东:每年培育2000养老医护人员 2014年12月31日广东省政府就通过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聂元松认为,省民政厅尤其关注“医养结合”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意见》里提到,要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养老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医养结合’就是其中一点。这个思路虽然并不新,但能写在省一级的文件中,着实不容易。”聂元松说。 首先,广东的医生多点执业在全国可谓走在前面,这对“医养结合”是个不错的现实基础,同时也符合医改的大方向。以往养老机构里面设立医疗机构相对困难,多点执业开放后,医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执业,养老机构的医疗缺位将有所改善。 其次,广东省下一步将大力鼓励在养老机构里面设立医疗部门。“我们支持在养老机构里面设立医务室,康复医院、老年医院、护理院。”聂元松说,民政部门未来会降低在养老机构设置医疗部门的门槛,把符合条件发展医疗部门的养老机构优先纳入广东省里的倾斜名单,对其提供一定的政策、税收优惠,为坐实“医养结合”提供更多的支持。 再者,专业医护人员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目前一些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薪酬跟不上、专业水平不高。省民政厅在未来规划中要重点解决养老机构内的医护人员待遇问题,让他们享受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的待遇,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目前,广东省民政厅已经着手实施医护人员的“双签计划”。“我们每年在全省培育2000名养老医护人员,计划到2020年所有养老医护人员都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从业证。”聂元松说。他还透露,确立养老服务基础医护人员的培训机制目前正在实行,与省内一些职业学校展开合作,开办具备教育资质的养老医护专业,让人才直接流动到养老机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