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路上的教育人时间:2018-07-20 ——记彭冲村扶贫工作队长、蕲春县刘河镇大公中学张青二三事 “扶贫好干部,救人美名杨。连日来,蕲春县刘河镇大公中学政教主任、纪检委员、驻点彭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青不顾生命危险,勇敢地跳入水塘中救起一个年仅30岁、名叫龚小丽的女性生命,在刘河镇56个村广为传颂。 7月18日上午,被救者的父亲,68岁的龚训生老人来到村部找到彭冲村党支部书记朱怀玉,向他全家的救命恩人张青献上了一面“不忘初心,舍己救人“的大红锦旗,并热泪盈眶握着张青主任的手说:“你是我们全家的大救星,你真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驻点扶贫好党员、好干部。”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张青,他介绍了救人的前后经过:7月16日下午3时许,与往常一样坚守工作岗位的我正在村部值班。忽然听到村部下方的塘岸上传来了哭声,仔细一听,还有喊救命的声音。不好,有小孩落水,大脑一定反应是小孩玩水出事了。我迅速从岗头望塘岸跑,并随手拿一根路边的竹篙。跑到岸边,看到两个小孩在岸上大哭,一个60多岁的母亲在岸上不停向水里大喊。我再向水里一看,一个约30岁左右的姑娘在离岸两米左右的水中,水淹到胸部,嘴里骂着岸上的母亲。我把竹篙伸向落水的龚小丽,想她拉住竹篙把她拉上岸。可她非但没抓竹篙,还迅速向塘中央划去。大事不妙,我也不会游泳,果她走到深水区,那非常危险。 险情就是命令,我不顾一切跳到水里,一定要迅速把她拉起来。我迅速向她游去,并大声喊:回来,回来,前方水深,会要了你的命。5米,4米,3米,离她越来越近,终于靠近了她。我一把抓住她的头发,拼命向后拉,拉到安全区。可龚小丽怎么说也不肯上岸,嘴里不停骂着她妈妈。我赶忙跟她妈妈说:快把她爸爸找来。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一组李寿春路过。在他的帮助下,范小丽终于上岸了。这时候,村长龚松明骑摩托车过来了,拿起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全身湿漉漉我站在塘岸上,突然感觉到脚痛,低头一看,左脚内侧有三条口子,流出鲜血。今天上午9点左右,被救者龚小丽的父亲龚训生到村部送来了锦旗,让我很是感动。 刘河镇彭冲村党支部书记朱怀玉非常高兴地告诉记者,张青在我村口碑很好,他是一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清正廉洁的“五好党员干部”。他这次救人先进事迹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与他平时在学校,在我村做好人办实事分不开的。他在我村开展扶贫具体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张青铭记作为驻村工作队一员既要聚焦任务履职尽责,更要锤炼作风推动落实,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以怎样的作风干好的问题,切实增强驻村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实效性。要明确主要任务,清楚入村干什么。一抓抓宣传、造氛围。采取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会、支部学习会和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讲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整治后进村和难点村的决策部署、思路目标,让农民群众家喻户晓,问起来能说得出一二三。二抓谋划、做方案。在刘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彭冲村组干部的支持配合下,制定好两类工作方案:一个是精准扶贫方案。要坚持因户择业,因人帮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商则商,明确增收目标、帮扶措施、脱贫时间等具体内容。另一个是整治工作方案。对后进村、难点村,要拿出整治行动计划。无论是精准扶贫方案,还是整治工作方案,都要尊重群众意愿,经过多方协商认可,并建立健全“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进展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式落实。三抓党建、办实事。要始终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以实干凝聚人心,以发展促进和谐。特别是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强化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六大举措”、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等“五个一批”要求,指导驻点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推动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引导、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农村增收致富能力和村集体“造血”功能。 讲究工作方法,知道入村怎么干。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调研为先。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就是进村入户、走访民情、调查研究。二是坚持因村制宜。三是坚持依法办事。坚持凡事讲法律、讲规矩、讲程序,保证村级各项事务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强村富民的好事、实事不仅办的漂亮,还要办的合法合规。“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自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将精准扶贫作为他们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涌现出了很多温馨、感人的事迹。你时常能够看到他匆忙的身影,可能是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也可能是在拜访完贫困户后踩在乡间的小路上,还可能是早已过了饭点,他们吃点干粮,又精神抖擞的给同学们传播知识的芬芳。 张青,刘河镇大公中学的纪检委员,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96年参加工作,工作半辈子,努力每一天,从不懈怠,一心扑在教育上,从不计较名利,不愧是教师之楷模。因工作兢兢业业,成绩显著,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获得各级表彰,其中2次荣获县级表彰,10余次被镇级表彰。 扶贫事业是最有情怀的事业,最能体现共产党人的情怀和使命,最能体现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根本任务。他作为共产党人,作为人民教师,脚踏实地的深入其中,2018年起始,正值扶贫工作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他带着组织的重托,以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的身份来到了彭冲村。 彭冲村共有268户1236人,2015年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302人,截止2018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60人未脱贫。来到村里,他一家一家接着走访,他经常说“对困难不能低估,对问题不能回避。”在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坚决补齐短板。未来要强化对等深度贫困人户的支持,加强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帮扶,这些经验说明都是来源于他的实践访问。当他走访到杨杰朋家,得知其妻子身患残疾,且杨杰朋本人失明的情况下,还有3个孩子在读书,张青不禁感叹连连,一边做好情况记载,一边鼓励他们家庭的未来是光明的,因为我们有源源不断的党和社会的关爱。 张青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越发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不断显现,脱贫攻坚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他作为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说道: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化,基本扫除了文盲和半文盲,但应该看到,这种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还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着差距。教育基础薄弱和结构失衡同时并存,尤其在老少边贫困地区,这种状况亟待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必扶智,张青认为要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首先必须给他们的精神补钙,让思想先脱贫,增强他们向贫困宣战的信心和勇气,并让他们相信没有等出来的好日子,只有奋斗出来的幸福。不等不靠不要,人穷志且坚,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精准扶贫的宏大工程中,教育具有"授人以渔"的重要作用。只是当人的知识水平和生存技能得到了提高,个体谋生与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不但可为实现自身梦想而创造条件,更能辅助和带动别人一起改变人生。发达与落后、贫困与富裕、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差异,最终取决于教育水平的高低。 大公中学在校长胡道成的带领下,在班子成员龚学文、王清胜、张青和陈太宝的精心组织下,到我们彭冲村扶贫帮扶,是我们彭冲村人民的福份。张青是一位信念坚定有志气,为民服务接地气,勤政务实有才气,敢于担当有勇气、清正廉洁有底气的好党员,扶贫路上的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