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列标题 列标题 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列标题
百家号 头条号 网易号企鹅号搜狐号公众号
详细内容

温州创新社会组织管理 “小政府”服务“大社会”

时间:2014-12-28     【转载】   来自:中国社会组织网   阅读

  “多亏了和爱心璀璨公益发展中心的合作,我们为老人、孩子、妇女开展的活动更多更细致入微了”,12月26日,在为社区老人举行的“庆生宴”上,温州市龙湾区滨海街道宁城社区书记孙晓瑜兴奋地说道。

  爱心璀璨是一家由民众自发成立的公益组织,致力于开展助学、敬老、义卖等活动。今年,宁城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该组织,既解决了社区人手紧缺问题,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可谓“一举两得”。

  这只是温州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缩影。近年来,温州大力开展管理创新,破除社会组织登记难、培育难、资金难等问题,推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大大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2014年登记社会组织达到7159个,承接政府职能167个,成为“小政府”服务“大社会”桥梁。

  放松登记“紧箍咒” 社会组织三年增长超3000家

  绿眼睛环保组织在温州公益界几乎无人不知,它作为当地最早成立了一家公益环保组织之一,14年来共救护各类濒危珍稀野生动物超过7000余只,支持者近万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家环保组织曾当了三年“黑户”。

  见到创始人方明和时,他刚接到群众热线:市区一家住户飞进了一只猫头鹰,亟待前去解救。这个年仅30岁的年轻人一面有条不紊地指导居民把猫头鹰放入纸箱保温,一面确定具体地点,指挥同事携带专用工具箱前往。对比现在的“淡定”,方明和坦言,创立初期他曾为绿眼睛的“身份证”而十分焦虑。

  必须有主管单位,注册资金要达到三万元,需登记注册场地……方明和回忆,16岁创办绿眼睛时,为了能把它变成合法组织,他跑了很多部门。但是对方提出的这些要求,让他感到十分憋屈:“别提主管单位难找了,单三万块注册资金对于我们一帮刚出校门的穷学生来说就好比天文数字……”方明和心里闹不明白,为啥想做好事还这么难。

  有如此遭遇的不止绿眼睛一家。据了解,2012年以前挂靠在温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和市志愿者协会旗下的义工队伍有100多支,而在民政部门独立登记的义工组织不超10个,拿不到“身份证”,那些组织开展活动时常需面对各种盘问,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不仅如此,筹集活动资金更是难上加难。

共有3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