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精神病群体专项救助的实践与思考时间:2014-03-15
精神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精神病病种的特殊性、治疗的专业性,以及治疗费的无保障性使精神病患者是弱势中的弱势。松滋市针对精神病患者这一特定人群,从维护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整合救助资源,加大工作举措,于今年元月正式启动了“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工程”,在实施精神群体专项救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 松滋市地处鄂西南,辖16个乡镇,总人口86万。由于多种原因,松滋市城乡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多,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城乡精神病患者9700多人,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 4284人,轻度精神病患者 5416人。这一群体受到社会漠视,折磨相关家庭,危及社会稳定,已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政府牵头整合资源。松滋市“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的“2012年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成立“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市直部门组成,明确了具体实施办法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在市政府牵头组织协调下,经相关部门多次讨论酝酿,市政府出台了《松滋市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工程实施方案》。市政府相关领导定期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及时解决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中的人、财、物问题。 二是部门联合实施救助。在政府的主导下,民政局、卫生局、人社局等部门各施其责。卫生部门专业医疗机构负责对精神病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认定,并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住院治疗,对轻度精神病患者进行门诊治疗。民政局、人社局、卫生局,分别从医疗救助资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筹集资金实施专项救助。据初步估算,今年全市将为精神病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救助增加投入700万元。 三是明确标准规范程序。松滋市重性精神病患者可向市合管办或医保局申请住院治疗救助,一般精神病患者可向市合管办或医保局申请门诊治疗救助。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新农合、医保补偿90%,民政医疗救助补偿5%,患者自负5%;城乡低保对象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新农合、医保补偿90%,民政医疗补偿10%,个人不负担医疗费用。一般精神病患者门诊费用由新农合、医保补偿90%,患者自负10%。病情偏重的一般精神病患者门诊需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的,每年每人年在1500元以内实施救助。 三、取得成效 一是减少了贫困群众家庭医疗负担。元月至6月,松滋市4284个精神病患者中,已有495人得到住院医疗救助,即将入院的有980人,已接受门诊治疗救助的有 2968人次。救助金额达到56万元。凡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患者仅需自付医疗费用的5%,属城乡低保对象的患者不需负担医疗费用。此项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特殊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保障了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是减轻了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危害性。精神病患者因其疾病特征,部分患者不可避免的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现实中,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危及他人的报道屡见不鲜,实施精神病群体专项救助后,精神病人的日常管护、预防、治疗和康复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既解决了这一特定群体的治疗问题,又对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三是加快了医保和救助资金的高效运转。松滋市精神病患者人数较多,但治疗率很低,特别是农村精神病患者因治疗费用得不到保障,家属放弃治疗,甚至发生被家庭抛弃任其流浪街头现象。这项制度的施行,使这部分群体得到正规系统的治疗成为可能,也使医保和救助资金发挥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医疗救助的可及性进一步扩大。 四是增强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社会责任感。精神病人救助与管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工程”的实施,以政府牵头为基础,以部门联动救助机制为根本,以社会综合治理为手段,通过建立精神病人的收治与医疗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市直相关部门的社会责任感,助推各部门及时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在关爱弱势群体、救助精神病人方面带了个好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几点思考 一是要增加上级财政专项投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而且80%的精神病人需终身康复治疗。从精神病的整个救治过程来看,建立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精神病救助制度,必须要有配套政策、专项资金做保障。从目前来看,我们救助的方式还很少,救助的标准也很低,因此需要上级部门不断增加财政专项投入。 二是要加强精神病医院的规范管理。一般县市级精神病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少,医疗水平有限,服务质量不达标,导致精神病人救治质量和服务跟不上。因此加强精神病医院建设管理,提高精神病医院医疗质量,强化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促进精神病医院的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还要做好救治和救助结合工作,完善精神病人及时救治和即时救助机制,让精神病患者享受到及时、快捷、优质的服务。 三是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松滋市“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工程”今年刚起步实施,还正处在探索实践之中,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而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从精神病人的预防、治疗、康复、救治、管护等多方面来看,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整合更多部门资源,逐步探索一种完善、高效的精神病患者救助思路,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