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微信号做出大公益时间:2015-03-02
![]() “跟我来”微信号的摄影师志愿者,在为敬老院老人拍摄单身照。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商丘睢阳区双庙村农民陈良贤,一直忙着玩微信,但他不是在“抢红包”,而是忙着在微信群里召集同村人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参加这个公众号发起的公益活动。 他关注的这个微信号,名为“跟我来”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创建近一年,已有3.7万多名“粉丝”,先后有2000多名志愿者在它的影响下,自发开展了1000多次公益活动,平均每天就会搞3次活动。 这个公众号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吸引众多农民都开始玩起了“微信公益”? 一呼百应,救助“活在卫生纸里的男孩” 今年1月,家住睢阳区勒马乡宋破楼村的8岁男孩宋刘臣,患先天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皮肤一碰就烂,母亲为他裹卫生纸保护皮肤,吸收血水,被称为“活在卫生纸里的男孩”。 听说此事后,“跟我来”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发出了为他捐款的爱心倡议,随后,该倡议“一呼百应”,引来爱心如潮,大批好心人纷纷解囊捐助。 其中,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发动员工,3天内募集到了4000多元捐款;勒马乡卫生院组成了10人的志愿服务队,携带生理盐水、纱布等医药用品,来到宋刘臣家中,对他的感染做了清洁护理,并对其预防感染做了技术指导。 接着,乡里不但给宋刘臣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还向民政和残联等部门申请了帮扶资金。 “就是靠这些实实在在的公益行动,‘跟我来’公众号的粉丝,才越来越多。”睢阳区文明办主任蒋友亮说,过去呼吁大家做公益,大多靠单纯说教,现在早已“out”了,用微信这种新型社交工具组织大家做公益,更接地气,市民更容易接受。 从2014年3月份创建以来,该公众号已发展了45支志愿小分队,有医疗分队、书法分队、舞蹈分队、摄影家分队等,这些小分队都会定期通过“跟我来”公众号,自愿发起一些公益活动,比如为农民写春联、免费为老人照相、倡议文明广场舞、送医药下乡等。 顶着“作秀”质疑官员坚持做志愿服务 睢阳区下辖的一个镇的镇党委书记,曾较早地加入“跟我来”志愿服务活动中,成了这个微信公众号的早期粉丝之一。每逢节假日,这位书记就会和其他人一起,戴着小红帽,参加捡拾垃圾的公益活动。 可能是有人质疑,思想压力太大,这位副县级官员,曾几夜难眠,翻来覆去地考虑:“这样高调做公益活动,是不是错了?” 有一天凌晨2点多,这位官员实在忍不住了,翻身起床,写了一篇长长的志愿服务感受。在文末,他写下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为了打消人们做志愿服务的顾虑,睢阳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带头,趁周末戴上手套,提个袋子,专挑街头公园的死角,捡拾垃圾,打扫卫生。 慢慢地,在睢阳区,做公益,已成了一种时尚。 前述的这位副县级官员,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也改成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着说着,就‘跟我来’了”。 睢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卫东说,为把“跟我来”志愿服务长久地做下去,该区已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比如参加志愿服务达到一定时限的,在干部任用、晋级晋职、人身保险、社会礼遇等方面,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